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正文

 

7个关键词,来看山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
2024-03-08 09:27   来源: 山西日报

3月6日下午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山西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

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

预算报告和草案

向中外媒体开放

吸引来境内外的21家媒体44名记者

成就与挑战同行

展望与蓝图共话

7位全国人大代表

回答7个问题

涉及多个领域

让转型发展中的山西

呈现在众人面前

关键词一

新质生产力

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记者:

今天的开放日活动,我渴望了解到一个更清晰、更真实的山西。我们注意到,山西提出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请问在这方面山西采取了哪些举措,下一步有何打算?

全国人大代表 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唐登杰: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怀山西,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四次到山西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赋予山西重大使命,寄予山西殷切期望,为我们做好山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这些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前进方向,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等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概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紧密结合山西实际,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下功夫,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要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培育形成绿色生产力。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环境。要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根据我省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真正做到符合中央精神、符合山西实际、利于长远发展。工作中,我们还要科学统筹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三对关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战略抓手,牵引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迈出新步伐。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动能。要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潜力。要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要稳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要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坚决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

总之,山西将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资源型经济全方位转型,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和现代化建设新进步,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关键词二

能源革命

人民日报记者: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在当前形势下,山西将如何统筹推动能源保供和绿色低碳转型,如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 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金湘军: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也是国家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第五年。山西省委、省政府牢记领袖嘱托,坚决扛起重大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推动能源革命取得新成绩。

一是践行“国之大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推进煤炭、电力和非常规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去年煤炭产量达到13.78亿吨,发电量4376亿千瓦时,非常规天然气产量145.9亿立方米,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端稳端牢中国能源饭碗彰显山西担当。

二是建设“五大基地”,纵深推进改革试点。推进煤炭绿色智能高效开采和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提高煤矿先进产能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重点推进晋城、吕梁等煤层气富集地区增储上产,加快建设非常规天然气基地。着力抓好一批在建煤电项目和外送电通道项目,加快建设电力外送基地。攻关突破煤制高端化学品、煤制高端碳材料等关键技术,促进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等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持续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加快建设煤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打造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

三是聚焦绿色低碳,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做大做强风电光伏集中式项目,做优做精分布式项目,稳步推动地热能、生物质能开发,培育壮大氢能产业链,大力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激发能源市场活力。深化电力市场改革成果,完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和焦炭交易中心功能作用,探索推进煤层气和绿色交易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标准能源市场体系。高质量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打造能源低碳领域高端对话平台。

关键词三

对外开放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

当前,全国各省都在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山西作为内陆省份,将如何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将采取哪些重要举措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 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吴伟:

山西聚焦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重点从四个方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是统筹要素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制定促进对外开放“1+N”政策体系,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

二是统筹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积极对接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深化与RCEP国家的区域合作,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对接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三是统筹“走出去”与“引进来”。用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等重要平台,实施“千企百展”行动,大力拓展海内外市场,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

四是统筹“优环境”与“强主体”。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培育和发展外贸企业,加快提升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国际陆港等服务功能。

关键词四

传统文化

新华社记者:

大家都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将如何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发展文旅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 云冈研究院院长 杭侃:

云冈研究院成立3年多来,在文物保护、云冈学建设和文物的活化利用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云冈石窟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除了参观石窟本体,景区还有云冈博物馆、美术馆、院史馆。科技手段在云冈石窟的保护、研究、管理、展示利用方面都发挥着作用。我们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洞窟以不同于以往的展览方式予以呈现,可以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感受云冈石窟“真容巨壮”“穷诸巧丽”的魅力,使云冈艺术的传播,有了更多的途径,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五

生态环境

光明日报记者:

近年来山西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明显,像PM2.5浓度去年已降到每立方米37微克,改善幅度全国第二。但我们也注意到,作为能源重化工大省,山西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依然繁重。山西下一步将重点采取哪些举措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 山西国际能源集团水务公司首席工程师 李丽丽:

为做好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去年我省完成城镇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416公里,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7.5万立方米/日。过去的汾河,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有水,平时是污水。如今的汾河,水清岸绿,鸟飞鱼翔。我所在的污水处理厂与电厂深度合作,除再生水供应外,污水处理后的污泥通过干化提供给电厂掺烧,节约煤炭的使用。电厂出来的蒸汽余热,厂区建设微型风机、分布式光伏,搭配储能,用“绿电”代替传统生产用电。

关键词六

乡村振兴

经济日报记者: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如何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专门部署。山西在这方面主要有哪些考虑,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 晋城市市长 薛明耀: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我省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到2027年,山西要在全省打造1000个以上的精品示范村,将1万个左右的村提档升级,所有村都做到干净、整洁、有序,同时分类推进91个县市的新型城镇化,选取11个县市开展试点示范。

以晋城为例,实施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串联全市90%的脱贫地区、90%的景点景区和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带富50万农村人口。

关键词七

营商环境

中国日报记者:

长期以来,营商环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我们注意到,在前不久全国工商联发布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山西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之一。山西是如何做到的?下一步将采取什么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 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武艺:

营商环境的改善优化,最明显的是项目建设审批效率的提升。从企业感受最直观的角度解答了疑问。以国道108线忻州段改建工程项目为例,在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主动服务下,实现了土地预审30个工作日内批复、建设用地手续6个月获批,创造了全省公路项目土地手续办理最快纪录。营商服务的“火热度”转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度”。

整理:侯琎

摄影:苏航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