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正文

 

捧起书卷,与山河共读——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 · 走进忻州书香故事(一)
2025-04-12 22:03   来源: 忻州日报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如约而至,以“培育读书风尚,建设文化强国”为引领,即将在太原奏响新时代的阅读强音。书籍是文明的种子,阅读是心灵的耕耘。从原平“时光读书会”十年如一日的书香坚守,到五寨“清涟读书会”以清流涤荡人心的文化自觉,再到保德“新青年读书会”激扬青春的阅读活力,忻州大地上的读书人正以绵延不绝的热情,诠释着“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深刻内涵。

原平的时光里,书页翻动声与思想碰撞的回响交织成动人诗篇;五寨的清涟畔,琅琅读书声与浓厚乡土情共绘精神家园;保德的黄土高坡上,青年们的阅读热情如春潮涌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活力。这些扎根基层的读书会,既是全民阅读的微缩景观,更是文化薪火相传的生动实践。

本期特刊,我们记录忻州读书爱好者的笃行与热望。愿每一本书成为一束光,照亮奋进者的征程;愿每一次阅读的相遇,汇聚成文化强国的磅礴力量。此刻,让我们捧起书卷,与山河共读,与时代同行!

——编者

原平时光读书会

——十年深耕书香路

原平市时光读书会创建于2014年12月,是一个致力于“打造书香殿堂,服务草根读书”的民间公益互助读书组织。十年来,时光读书会以每周一次的线下互助志愿读书分享为主要方式,共组织400多期读书活动,带动3000余书友共同阅读300多本古今中外文史哲经典书籍,并集体创作出版《全民诗经之国风气象》等作品,成功举办“新石杯·一本书和我的人生”全国散文大奖赛,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广全民阅读发挥了积极作用。

读书会自创建以来,始终秉承公益理念,围绕读书这一核心,不断丰富传播载体,形成了五个稳定的志愿团体,即:线下读书分享志愿团体、线上诵读分享志愿团体、“时光读书会”微信公众号与抖音平台运营志愿团体、摄影志愿团体以及公益救助救护志愿团体,参与志愿活动者逾千人,“公益读书、无门槛读书、草根也能读书”的组建初心一以贯之,从未改变。

同时,读书会坚持“阅读与写作并行,输入与输出同步”的发展方向,在阅读分享的基础上鼓励书友创作。截至目前,读书会拥有固定书友500余人,已有5名书友加入省作协,并在《散文》《散文选刊》《山西文学》等知名期刊发表书友作品50余篇。2018年5月,山西省作协第六届全委会上,时光读书会群众文学团体代表受邀参会,发起人付小平作了题为《打造书香殿堂服务草根读书》的专题发言,获得广泛好评。2020年10月,《中国日报》海外版整版报道了时光读书会的事迹,吸引了来自太原、平陆、左权、沁源、忻府区、保德、襄垣、孝义、介休等地的书友前来交流。

2022年4月23日,忻州市宣传部授予时光读书会“优秀阅读推广机构”称号;2023年5月,在中国作协“文学志愿服务基层”示范重点单位评选中,时光读书会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团体;2024年4月,山西省委宣传部授予时光读书会“山西省十大阅读推广机构”称号,并受邀参加山西省全民阅读大会。

“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时光读书会正逐渐成为原平市乃至山西省践行全民阅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业中熠熠生辉的光源。

五寨清涟读书会

——八年阅读硕果满枝

五寨清涟读书会成立于2017年春,主要活动包括读书、讲座、文学沙龙、采风、出书等。八年来,五寨清涟读书会已发展至500余人,大家一起学习,互相成就,做了许多文化上的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用心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这是他们的信念。八年来,大家初心不改,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拿起书来阅读,让更多的人拿起笔来写作;挖掘本土文化;展示地方文化创作成果;推荐本土有实力的作家,扶持文化人才,发展文学新人,更好地传承五寨文化。通过几年的努力,读书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年组织本土作家到乡村、名胜古迹、名山大川采风;举办文学沙龙;邀请著名作家梁生智、孙莱芙、籍满田、王慧俊、李树梁等到本县做讲座。此外,读书会筹资20余万元,相继出版了《芦芽新绿》《清涟碧波》《荷叶飘香》《神武华章》《雪山冬韵》《峰台春晖》六部文集。其中《芦芽新绿》获得2019年度忻州市重点文艺作品奖;《清涟碧波》获得2020年度忻州市创新作品奖;《荷叶飘香》《神武华章》获得2022年度忻州市创新作品奖。读书会还多次为困难家庭捐款,前后为4名学生提供微助学,总额达10万余元。

在清涟读书会的带动下,小县城刮起了文化飓风,会员的作品陆续发表在省市、国家级报刊上。会长赵东方的小说《共锅》获得2021年度忻州市“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一等奖,并被“新华网”转发,阅读量达68万。赵东方和李晋成编剧的微电影《赞歌》获国家级“最佳编剧奖”。石德生老师的散文《河水清且涟漪》获得省级二等奖。马晓华和李占寿的童谣也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清涟读书会定期举办文学沙龙,并创办期刊《清涟》,目前已出版64期。近年来,读书会会员加入省作协24人、省散文学会28人、中国作协2人。读书会已举办读书活动100余次、文学讲座8次、文学沙龙200次、采风活动100余次,极大地促进了五寨县文学事业的发展。2022年,读书会荣获忻州市“优秀阅读推广机构”称号。从2024年至今,大家一起学习了《诗经》《道德经》《庄子》若干篇,会员的写作也挣脱了浅层表达的束缚,向着深度挖掘的纵向维度迈进,实现从浮光掠影到鞭辟入里的蜕变。(赵东方)

保德新青年读书会

——黄河岸边的文学守望者

在晋陕大峡谷的臂弯里,黄河水裹挟着黄土高原的呼吸,在保德县城向西拐了个温柔的弯。在黄河涛声的伴奏下,一群执着的文学爱好者,用九年时光浇灌出新时代的文化之花。

2016年初,几个新潮的年轻人申请微信公众号“保德新青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搭建起精神灯塔。最初的稿件多为新闻趣谈、体育报道、生活常识等综合内容。不久后,爱好文学的张宇荣加入编辑团队,种下了第一颗文学的种子。最初的文字带着青涩的温度:有田间地头的晨露,有工矿车间的焊花,有留守儿童的眼眸,也有耄耋老人的回忆。这些散落在黄土高原褶皱里的故事,通过手机屏幕,成为保德游子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当公众号的粉丝突破五千时,张宇荣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让文字从云端落地,成立读书会。2017年1月1日,在保德县图书馆的会议室里,43位书友围坐成圈,首期读书会以张石山的《清明无战事》为纽带,聚焦山西吕梁地区的民间抗战故事,展现了战争阴影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那个春寒料峭的下午,有人诵读作品时热泪盈眶,有人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黄河水在窗外静静流淌,见证着一个文学共同体的诞生。

九年间,读书会组织了140余期读书分享活动。800名书友分布在全县各行各业:教师、学生、医生、矿工、农民、退休干部……他们带着不同的人生履历,共享着同一份精神追求。公众号里3000余篇原创作品,如同黄土高原上的土豆花,虽不艳丽却扎根深厚,记录着亲情、爱情、乡情,乡村轶事、城市变迁、社会进步,非遗传承、脱贫攻坚事迹、乡村振兴足迹等……

几年间,保德新青年作家们笔耕不辍,小说、散文集、诗集陆续出版。高艾彬、冯云、白少华、马艾芳等十余人加入省作协,保德文学迈上新的高度。高定存的《祖辈的黄河》流淌着岁月沧桑,获2021年度山西省赵树理文学奖;河石的《雨落黄河》闪烁着诗歌的智慧光芒;李爱民的长篇历史小说《西口西口》重现走西口艰苦岁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起林涛》这部保德新青年文集,收录46位作家84篇作品,内容丰富,涵盖五湖四海的风云变幻、人生感悟、儿女柔情,更多的是保德故事,成为全方位反映保德风土人情的散文集。

每月两次的线下分享会,既是文学沙龙,更是思想盛宴。中国作协会员高定存引经据典解读《家门前的这条河》;忻州市文联梁生智剖析《道德经》的思维模式;府谷作协王守贵带来黄河对岸的文学新风;李培林携着《中国长城及其文化内涵兼论保德长城现状》回到家乡,与书友探讨保德长城保护。寒暑假期,李淑杨、唐远、曹卓楠、陈靖方等学子从高等学府带回新鲜的读书体验,让古老的县城与中国顶尖学府产生奇妙共振。

2022年4月23日,忻州市委宣传部授予保德新青年读书会“优秀阅读推广机构”称号。如今的保德新青年读书会,以公众号为核心阵地,以线下活动和文学创作为两翼,设立“青年作家孵化计划”,为100余名创作者提供发表绿色通道;创建“保德新青年读书吧”,将图书角开进社区,让书香温润每个家庭。

书卷掠过滔滔河水,这片被黄河滋养的文学沃土,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文明之光,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文化之花。(雨柔)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