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时政要闻>>正文

 

茉莉香飘三十年——太原乾和祥茶庄坚守“20元一斤老味道”的故事
2025-04-21 19:04   来源: 山西日报

乾和祥经理张俐丽将茶包递到顾客手中。

“太原人最爱喝的茶。”

“百年老字号,去了还想去,喝完还想喝。”

“年夜饭桌上有了乾和祥的茶,才像过年。”

……

太原乾和祥茶庄的顾客留言本上,写满了这样的话语。

从列入非遗名录的制茶技艺,到“做良心产业”的经营理念,乾和祥早已成为晋商文化的一张名片。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它坚守“20元一斤老味道”的故事。

“就认这个味,就好这一口”

“照旧,一包茉莉花。”

倒了两趟车、穿过半座城,暮春时节,家住太原尖草坪区的李明德老人,又一次来到乾和祥,只为买一包20元的茉莉花茶。

家里什么时候开始喝乾和祥的茉莉花茶,李明德也记不清了。只是依稀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爷爷的茶缸里就有一缕茉莉香。逢年过节、亲朋来访,更是少不了这一壶好茶。

“过几天儿子从外地回来,他也惦记这个味。”李明德摩挲着手中的茶包,就像拂过一位多年的老友,“家里四代人,就认‘乾和祥’。”

自1918年建店至今,作为全国仅存的8家茶零售行业“中华老字号”,乾和祥的茶香始终萦绕在太原钟楼街上。

1995年,乾和祥茶庄将一款茉莉花茶定价为20元一斤。这款茶价格亲民、口感鲜美,30年下来,已经成为许多太原人的“口粮茶”。

乾和祥的货架上,一个个茶包堆叠整齐。茶包上印着红色的数字,既是茶叶的编号,也是一斤茶叶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数十个茶叶品类梯度排开。

“20、38、58、80、100……”

100元以内的茉莉花茶,乾和祥就有5种。尤其是这20元一斤的,放眼全国可能也是孤品。

“现在茉莉花茶一般都得一两百块,甚至更贵。”52岁的马敏志是店里的老主顾,她说,“乾和祥的便宜,但喝起来一点不差。”

20元一斤的价格,并不意味着对品质的放松。

茶坯精选福建春茶,茉莉花采自广西伏天,泡水后的味道更是讲究。针对太原水质碱性偏重的特点,乾和祥的老师傅们沿用古法技艺,经过反复拼配、萃香,最终打造出一款适配普通自来水的“平民茶”。

“就认这个味,就好这一口。”马敏志说,每次路过钟楼街,总会被乾和祥的茶香吸引,总会进店买一包茶。

“再难,也要续上这口老味道”

老味道的坚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早在十多年前,茉莉花茶的原料成本便已压过20元的售价。店里的员工们纷纷提议停售或涨价——

“成本高了,价格就该跟着涨涨。”

“别这么卖了,天底下哪有赔钱的买卖。”

大家的意见,加上连月的亏损,让经理张俐丽也产生了动摇。

那段时间,由于原料没供上,这款茉莉花茶停售了20天。几乎每天都有老主顾前来询问,但都失望而归。

张俐丽清楚地记得,一天傍晚,一位环卫工攥着皱巴巴的纸币推门而入:“还有20块的茶吗?”

“没有”两个字到了嘴边,张俐丽却说不出口。她顿了顿说:“过些天您再来,货就到了。”

那个月的例会上,张俐丽和店员们推心置腹地交流后,终于作出艰难的决定——“再难,也要续上这口老味道。赔钱也要干!”

“不图厚利、为广招徕”的店训,让大家明白,客人们的口碑,比账本上的盈亏重得多。而“义利相济”,也让乾和祥每年都为这“赔本买卖”备下万斤茶叶。

2021年,钟楼街启动修复工程。“乾和祥要搬迁”的消息,急坏了老主顾们。

停业前那段日子,乾和祥的门前每天都会排起长队。许多人特地赶来,看看相伴多年的老铺,问问店面会搬到哪里,再买上几包爱喝的茉莉花,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在老地方留住老味道!”张俐丽背负着这份期盼,奔走于许多古街改造部门。关键时刻,经太原市政府协调,乾和祥最终“原址回迁”,经营面积还扩大了三倍。

还是原来的地方,还是熟悉的味道。重新开业当天,乾和祥的门前又排起了长队……

“店里最金贵的不是茶叶,是人心”

乾和祥货架上的“斗”形茶包,一面印着“日进斗金”,另一面印着“方方正正做人”。

2006年秋,张俐丽接任乾和祥经理时,正赶上茉莉花茶原料价格上涨。那些天,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店里部分茶叶受潮。初任当家人,她就闻到茶叶中一股“水闷气”,苦涩中杂着若有若无的霉味。

张俐丽走向柜台,眼前包好的茶叶堆成了小山。拆开纸包,茶叶颜色暗沉,香气混沌,全然失了茉莉花的鲜灵。

“全撤!”

“受点潮没事的。”在场的店员赶快过来劝阻。

“乾和祥容不得杂味,茶汤里飘着的,可不只是茉莉花。”

一时间,货架上的茶包尽数清空。这是一场无声的宣示——“诚信”二字,重于千金。

“我和我父亲两代人都在乾和祥工作。”56岁的店长宋常青对记者说,“1991年入职那天,父亲特别叮嘱我,店里最金贵的不是茶叶,是人心。”

宋常青能记下不少老主顾的口味,她总是叮嘱年轻的店员们:越是反复询问的客人,越要耐心作答;遇到腿脚不利落的客人,要上前搀一把。

“这些细小的关怀,往往更有分量。”宋常青说,这是她从老掌柜的行事里读到的秘密——早年间,乾和祥的老掌柜们,总在雨雪天时备着姜汤,让那些奔波的客人暖胃又暖心。

如今,乾和祥的柜上,也总备着免费的热茶,让过往的环卫工、快递员们进来喝杯茶、歇歇脚,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温暖。

“这杯茶里盛的满是新潮”

钟楼街的晨雾未散,乾和祥门前已有许多年轻的身影。扫码付款,一杯泡好的热茶就交到客人的手中。

“节假日里,‘杯杯茶’一天能卖出2000多杯。”张俐丽告诉记者,推出“杯杯茶”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喝到平价、健康的茶饮。

三元一杯、两元续杯的价格,用的是古法托底,穿上了随行吸管杯的“新衣”。

“便宜,好喝!”青年们拍照、打卡,喝的是岩骨花香,品的是百年未改的品质坚守。乾和祥也把“不图厚利”四个字,从老主顾延续到了“Z世代”。

2021年春,乾和祥茶庄与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君雁药业合作,用山西的新桑叶配以广西的茉莉,一款“茉莉桑叶茶”很快便得到市场的认可。

同年,一位年轻的姑娘走进乾和祥,嫌热茶“烫嘴”。张俐丽尝试了多种搭配,最终以凉爽的原叶茶叩开年轻人心扉,冷泡茶也随之热销。

茶庄不负每一位顾客,顾客也选择与茶庄双向奔赴。

在乾和祥的视频号下,有许多网友深情的留言。有的说,“买的是最便宜的茶芯,喝的是最舒适的人生”;有的说,“这茶一喝就是几十年,戒不掉喽”;还有的说,“在百年茶庄薅三元一杯的‘羊毛’,这杯茶里盛的满是新潮”。

传承与创新的交响,在乾和祥从未停歇,如同这个茶庄所在的这座城市——既拥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涌动着创新的生机。

茉莉香飘30年。

这茶香乘着晚风飘扬,萦绕在钟楼街的青砖黛瓦间,和六味斋的酱肉、清和元的头脑、双合成的糕点一道,在晨昏交替的烟火气中,与太原人长久相伴……

记者:山西日报苏晓晨 山西晚报赵晋燕

摄影:王瑞瑞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