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经纬>>正文

 

四川自贸试验区:拓展对外通道 走向开放前沿
2023-10-08 16:36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自贸试验区十周年】

光明日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以“美食之都,万千气象”为主题的第二十届成都国际美食节举行,新西兰、葡萄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商品)馆悉数亮相,游客一站便可尝遍全球美食。

四川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经过6年的发展,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蹄疾步稳,改革红利加快释放,重大项目强势集聚,营商环境全面改善,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地处西部内陆腹地的四川,努力克服“盆地意识”,不断走向开放前沿。在建设自贸试验区之初,四川便承担起差异化发展的使命,着力推进建设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

要走出盆地,首先就要拓展对外开放通道。四川充分发挥临空、临铁、临江“三临”叠加优势,深化四向拓展通道建设。双流机场国际航线由104条增至131条;打造中欧班列(成渝)“统一品牌、整合数据、协同机制”,累计开行量超22000列,与100个境外城市、30个境内城市互通;泸州港铁路线路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口岸第一个铁路直通的集装箱码头。

成都不断建设辐射沿海、沿边地区的“蓉欧+”铁路班列通道,完善物流服务网络,与沿海港口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海运箱还箱点,依托铁路骨干优势,整合场站资源、铁路资源、汽运资源、水运资源,搭建统一的内陆港多式联运服务平台,逐步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覆盖全球”的多式联运网络,助推成都建成西部物流桥头堡。

成都正业佶祥公司2017年6月入驻成都国际铁路港,依托“蓉欧+”铁路班列通道开展整车进口业务,2022年完成进口业务2.6亿元,完成向中东、中亚、俄罗斯、东南亚、非洲等区域出口整车1300余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风口,用好“中欧班列”,助力中国品牌做大做强。

四川依托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最高能级平台作用,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双重使命,聚焦制度创新,以改革促开放促发展。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法的权威框定厘清了机构设置、任务分工、改革授权、容错纠错等重大问题,破除各级干部思想掣肘、行动羁绊。四川鼓励各地放开手脚,先行先试,累计三批次146项省级管理权限同步下放至自贸试验区片区和协同改革先行区。

“小时清单制”“首证通”改革试点实现获取证照“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最快1个小时;在全国首推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退税时间缩短到3个工作日;在全国首创“企业套餐式注销服务模式”“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智能辅助申报服务”……6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大胆探索形成8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近4批国务院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成果中,四川贡献12项、占全国1/9。

6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开放平台建设成效突出。综保区实现自贸试验区片区全覆盖;成都青白江经开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泸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建设为泸州综合保税区;天府新区获批首批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天府软件园获批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双流区块打造亚洲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境内外保税维修基地,飞机保税融资租赁落地;中国-欧洲中心加快打造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聚集170余家国际机构和企业。

实践中,四川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差异化特色优势,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共同构建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6年来,全省近1/4的外商投资企业、1/10的进出口、1/10的新设企业来自四川自贸试验区,区内入驻世界500强企业达104家,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比重由挂牌初的4.3%上升到31.2%。

《光明日报》(2023年10月08日 02版)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