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在西马坊,活了大半辈子也在西马坊,以前这儿就是山沟沟里的一片河滩,现在改造成文化广场,环境好、视野好,心情更好,搞乡村旅游是真好!”初春的芦芽山脚下比城里的气温低得多,春风不算刺骨却凉意十足,但西马坊村村民王付荣拉家常般的一番话不禁让人心头暖暖,他质朴的言语背后,更是道出了宁武“一县一策”的发展方向 。
整沟治理初见成效的马仑沟一景 张宇/摄
宁武是全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多山、可耕种土地少,然而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2018年5月,我省提出“10+1”政策意见,即共享政策十条,专享政策一县一条,在10个深度贫困县先行先试,确保深度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一县一策”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在宁武县的策略就是依托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支持发展旅游扶贫项目。近一年来,政府和山沟里的老百姓依托政策,一起沿沟寻“路”,走出了一条增收脱贫的新道路。
花甲老人不甘贫困 自立自强做起导游
今年58岁的王付荣是西马坊乡西马坊村人,他和身患疾病的妻子,再加上儿子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前些年,一家人全靠种地换得基本温饱。“种地是个靠天吃饭的活儿,年景好的时候除了自己吃,还能富余二三百斤粮食,遇上风不调雨不顺的时候,连温饱都不够。”听王付荣说,当地本就土地贫瘠,亩产量低,庄稼还经常遭受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猪侵袭,导致一年下来收成并不高,贫困也是自然的。
独具特色的蒙古小镇项目 张宇/摄
遇上了地处保护区的“红线”,养殖、种植产业难以开展,那就避开“红线”找法子。西马坊乡党委、政府将发展路径锁定在发展旅游上,先后开发建设了蒙古小镇、天文小镇、民俗小镇、三线文化红色记忆小镇、芦芽古道帐篷营地、馒头山民俗园、新时代育红农家乐、芦芽人家农家乐、细腰共济农家乐、芦芽古道美食园、水乐小镇等旅游项目。
从这些项目陆续开始建设,王付荣就做起了导游的营生。别看他年近花甲,村里人都夸他有才,说起话来也确实有导游范儿:“我们这里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玻璃栈道、滑草场、网红桥、还有林中穿越,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说着说着,王付荣按捺不住示范起了林中穿越的玩法,看着他闯关时动作的协调和娴熟程度,再联想他的年龄简直令人惊讶,不过这定是他接待了一拨儿又一拨儿的游客后慢慢锻炼和积攒下来的。
王付荣示范林中穿越玩法 张宇/摄
“我当导游主要是给来这儿旅游的人们介绍安全事项、景区景点、历史故事、人物故事,还有哪儿是摄影拍照的好地方,我都能带他们去。”王付荣说,到了旅游旺季,也就是每年的五月到十月,他基本闲不下来,每天少则三五十,多则百八十块都能实实在在地装进自己的口袋里。旅游淡季时,他就上山去砍些腐木回来,找匠人雕刻成根雕作品卖钱,再或者请会写毛笔字的朋友到家里来创作些墨宝,装裱后也一样可以卖钱。
这些挣钱的法子都是自立自强的王付荣摸索出来的,也使不甘贫困的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旅游旺季马上就来了,我又要开始忙活着做营生了,再咋说脱贫致富也要自己多挣钱!”王付荣一边整理自己为了做好导游收集的各种资料,一边乐呵呵地期待着各地游客的到来。
冰封王国涔山大热 村民入股年年分红
在涔山乡,曾有一处毫不起眼的废弃山洞,而今“摇身一变”成为冰封王国,是一处建设在涔山沟里的冰雕展览项目,色彩各异、栩栩如生的冰雕作品是游客们眼中美轮美奂的冰雪世界,更是百姓眼中促进旅游发展、带动增收脱贫的宝物。
“要说沾了发展旅游的光找下事儿做,是从2017年4月开始的,自从冰封王国开始建设,我就在这里帮忙搬冰挣钱了。”高兰存是涔山乡沤泥湾村人,勤劳肯干是乡亲们对他的评价,冰封王国对外开放后,他坚持在这里打扫卫生、维持秩序,旅游旺季平均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冰封王国内栩栩如生的冰雕作品 张宇/摄
除去在冰封王国务工外,高兰存还是护林防火队员,闲暇时他也上山采摘蕨菜、银盘蘑菇,带动家人开起了农家乐,这都是他和家人平日里的增收方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底,高兰存一家脱贫摘帽。“光脱贫哪能行,我还拿出一万元入股了冰封王国项目,2018年底分红一口人600元,全家年前总共得了1800元,这个地方真是办好了!”不满足于跨过脱贫线的高兰存,正在一步步奔着致富线努力。
其实,冰封王国项目一直以贫困户入股保底分红和优先就业上岗的模式运行。高兰存入股时作为贫困户之一,以入股形式参与旅游开发,前三年保底分红分别为10%、15%、20%,第四年巩固一年继续分红20%。除此之外,在该项目的带动下,五花山、沤泥湾、程家圪洞、丁家湾、王化沟、王家山六村的贫困户共计26户69人于2018年底全部脱贫。
全域旅游愈发红火 集中攻坚深度贫困
如果说王付荣和高兰存是宁武众多仍然贫困或已经脱贫的百姓的缩影,那么自主脱贫、政策兜底等也只是宁武决胜脱贫攻坚的方式之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尤为重要。结合以山区为主的实际情况,忻州适时开展了整沟治理工作,这是在山区整村搬迁基础上推出的升级版。于是,宁武立足资源优势,把生态修复、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依托芦芽山风景名胜区,推动全域旅游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发展。
背倚悬崖、面临深渊的悬空村 张宇/摄
为了用足用活专享政策,宁武与中景信旅游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高起点规划设计,深度挖掘芦芽山资源独特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丰富性,积极申报芦芽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清单,全力推进芦芽山5A级景区创建。宁武还因沟而异,因沟制宜,因沟施策,对汾河源头的3条支流进行整沟治理,打造旅游扶贫路线圈,共完成河道治理21.6公里、旅游公路改造51.2公里、绿道建设23公里,对景区内的21个村进行了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对70个村实施了环境整治。
发展旅游就是要让其成为百姓的增收“利器”。截至目前,宁武采取“景点+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山场、闲置农宅和扶贫贷款等入股,组建了10个扶贫旅游合作社,开发了13个旅游扶贫景区景点,吸纳5个乡镇133村1672户3847人入股,累计分红122.5万元;采取“旅游+农家乐+贫困户”模式,新发展扶贫民宿、农家乐等旅游服务网点415家;入股乡村旅游项目的贫困户达2275户5770人,参与就业的贫困户2415人。芦芽山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为百姓增收脱贫的金山银山。(山西新闻网记者 郗涛 任思雅)
编辑:闫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