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乡村风采>>正文

 

王二文:身残志不残 自谋出路“犇”小康
2019-04-19 11:52   宁武新闻网

编者按:宁武县聚焦深度贫困持续发力,细化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目标引领,注重分类指导,拿出更多硬招实招,确保工作不留死角,进一步把好“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快补齐精神短板,改进帮扶方式,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涌现出一批自主创业、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现开设专栏,旨在通过脱贫典型榜样的力量,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主动脱贫的意识,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高质量脱贫。

 

身残志不残 自谋出路“犇”小康

——记薛家洼乡贾家窑村养牛致富脱贫标兵王二文

农闲时节,宁武县薛家洼乡贾家窑村村民王二文没有闲着。早上5点多,他就爬起来,拖着一瘸一拐的身体为患有抑郁症的妻子和一岁半的孩子梳洗、做早饭。等忙完后,王二文就去细心饲养他家的43头西门塔尔牛。

在贾家窑村,只要提起47岁的王二文,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二文真勤快,不仅要照顾老婆孩子,还饲养了那么多头牛,一句怨言都没有,现在成了我们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呢。”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12月,王二文在繁峙被一辆大卡车撞伤,送到医院后经抢救,虽然救回了一条命,但此次事故造成了他腿部残疾,行动不便。

突如其来的车祸,再加上患病的妻子,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辛辛苦苦积攒的6万元血汗钱全部支付了医药费。然而,倔强的王二文没有被生活压垮,他在照顾妻子之余,靠着养牛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2014年,王二文被识别为精准贫困户,几年来,他身体虽有残疾,但从没有靠父母来养家糊口,也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在努力奋斗着,从事家庭小规模养殖,由于缺少资金技术,没有条件扩大养殖规模、形成增收产业链,家庭经济人均收入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

王二文所在的贾家窑村位于宁武县东北部,离薛家洼乡约5公里,在长方山脚下,境内草坡广阔,牧草丰盛,有着发展生态畜牧规模化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村里一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人敢大胆尝试大规模养殖,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对比较低,村民生活贫困。王二文的养殖规模墨守成规,没有充分得到“释放”。

2016年,党和国家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宁武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3467”脱贫举措,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王二文看到了脱贫希望。同时,帮扶人员通过“村村过、户户查、人人访”活动,进村入户积极宣传党的扶贫知识和有关政策,帮助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措施。他们一方面鼓励王二文放下顾忌大胆干,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其筹资金想办法。他决心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决定发展养牛产业,摘掉自己贫困户的帽子。

2017年,在“户贷户用”政策的引导下,王二文申请5万元扶贫贷款,购进6头西门塔尔种牛,并在村里租了旧供销社作为牛棚,开始步入了发展养牛产业的“快车道”。后来,他又与姐姐合作筹集资金,经营成立宁武县长方山供销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此踏上了养牛脱贫之路。

两年来,王二文没日没夜地饲养西门塔尔牛,每天晚上把妻子和孩子安顿好之后,就到牛棚里巡视。辛勤劳作有了回报,其合作社养牛规模已由最初6头牛开始,发展到了现在的43头,年纯收入可达4万多元,成了村里脱贫路上第一个养牛“犇小康”的脱贫致富带头人。“现在政策那么好,我更要努力干了。不仅我自己要脱贫致富,还要带动咱们村老百姓富起来。”王二文告诉记者。(佀应生 梁国荣)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