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乡村风采>>正文

 

边塞宁化,汾河人家
2020-07-20 11:13   宁武新闻网

宁化古城位于宁武县化北屯乡宁化村,东依大山,西临汾河,自南向北,两面群山连绵,隘口夹在东西两山间。全村313户693人世居于此,过着城内烟火人间、城外种瓜耕田的传统生活。

 

 

 

宁化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隋、唐,曾经是隋炀帝的行宫,后因为地理位置重要逐渐演变为军事城堡。隋代将城拓展到六里四十一步。宋嘉佑六年,因西夏人侵扰隘口,设立宁化军,宁化宋城的称谓即源于此。它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小型宋城,虽说规模不大,但是古迹众多。有城门、城堡、大段砖砌城墙墙体、上下两道官街、南北瓮城以及明代千户所官衙、三孔宋窑、隋“汾阳宫”遗址、“宋城”旧址、宋代寺院铺地方砖、宋代火葬罐、明代皇家石棺墓葬等,此外,关帝庙和泰山庙分别为元、金遗存,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对面的万佛洞为明代高僧妙峰所凿,被专家称为云岗石窟之后现存最大、最精美的石刻洞穴艺术的代表;还发现明代一窑已经烧好但未出窑的城砖,以及部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先人留下的习俗及日常生活等用品……整个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简直就是一座琳琅满目的历史博物馆。所有这一切,仿佛在和这座古城静静地交谈,若隐若现地透露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展现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

 

 

文化藏于不同的历史故事中,也融于不同的历史建筑中,尽管时代变迁、历经沧桑,仿佛风格依旧。村庄四周至今保留着城池的清晰轮廓。长满蒿草的城墙虽已残缺不全,但仍可看出古城的规制;建于不同年代的旧式房舍分列街道两侧;烧制于不同时期、不同规格、不同形状、不同土质、不同工艺的古砖旧瓦随处可见……

 

 

注重谋划,高标推进项目建设

宁化古城是宁化村的标签,是宁武人的骄傲,而古城活化则是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生,2018年4月,时任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连生来到宁化村,一边走访贫困群众,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一边和县乡村干部座谈交流,研究乡村发展思路。他说,“要准确定位宁化村的发展方向,提出发展目标,找准切入点,研究市场,制定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针对该村干部群众开发宁化古城旅游资源的意愿,可以先修复一些景区景点,整治好村容村貌,形成特色风貌,改善基础设施,展示民风民俗,营造良好的环境。”2019年3月,郑连生再次提出,“宁化古城的修复要尊重传统乡村的实际情况,保留原来的肌理,做到修旧如旧,展示出当地的民风民俗,让人能感受到古城历史风貌。”

 

 

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的持续深入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宁武县委、县政府围绕宁化古城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打造、高标准建设,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纲,以旅游服务发展为轴,以传承文化、完善功能、增强活力、改善民生为原则,大处落笔、长远规划,对古城实施整体性保护、精细化修缮、低冲击更新、家园式管理,打造“留形留人留乡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宁化古城活化3.0版本。芦芽山风景区服务中心主任梁海宏表示,要抓住宁化古城的“灵魂”,挖掘内涵,策划亮点,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开展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同步建设周边湿地公园,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个变化,用千针万线绣出更具活力和魅力的宁化古城。

 

 

尊重历史。古城建设按照宋朝年代的建筑风格、传统风貌和文化品位,以小街小巷、市民市井、民俗民风为元素,留住本色、打造特色,尽可能使用原有的门窗、砖石等材料对历史建筑进行“绣花”般地修缮和恢复,坚持“原貌原味”,做到“修旧如旧”,充分展现古城昔日的风采,确保古城修复之后能与原有风貌协调一致、融和一体,延续古城的历史根源、历史纹理、历史文脉和历史记忆。

 

 

注重质量。宁化古城建设是关系历史文化传承、关系群众福祉提升、关系古城形象再现的重要工作。施工团队大力发扬工匠精神,以质量就是口碑的思维,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力争把宁化古城建设打造成品牌工程、精品工程,让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焕光彩。

 

 

倚重民声。用心做出“古的味道”,首先需要了解古城所包含的精神理念、生活方式和文化商贸传统。为此,设计团队、施工团队、运营团队都非常注重倾听村民声音,座谈、走访等方式征求意见,了解历史往事、了解意愿心声,努力在“润物细无声”中促进古城提质。“这不仅是供游客游玩的地方,更是当地居民生活的地方。”化北屯乡乡长李栋说。汾河之水养育着宁化村的村民,而村民又用辛勤的双手,把家园穿扮得更加美丽宜居。

 

繁荣文化,守护古城千年文脉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倾泻而下,古城迎来新的一天。这时的街道逐渐热闹起来,许多当地人在准备当天做生意的东西。时不时传来三五位孩童追逐嬉笑声,也有悠闲的老人或下棋、或闲聊,也有懒猫会随性地跳上围墙。可见零星的游客信步,时不时掏出手机,选个喜欢的景致,用手中的镜头记录这美好的瞬间,拍得不亦乐乎。仿佛一天都是这样,一切都在忙碌而悠闲的时光中相遇,然后化作一条岁月的河流,承载着各种人生,安谧又久远。

 

 

“游览古城的风景,享受午后的阳光。”7月5日下午,游客张瑞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配图是她在宁化古城的九张照片。

 

 

穿行于青石铺就的小巷中,触摸繁华的过去,叩响岁月的门环,会感觉自己仿佛在穿越历史,招摇的酒旗、典雅的牌匾、砌合的青砖、转角的指向牌……仿佛和数千年前的某个瞬间呼应。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积淀着历史、都充满着故事,表现出一种宁静和超然,如同在历史这把七弦琴上弹奏着古老的乐章。

 

 

“五一”小长假期间,宁武的天气出奇地好,可谓蓝天白云、晴空万里。5月1日,经过修整后的宁化古城,也以美丽的姿态重新迎接游客。村民们自发组织在游客中心门前表演节目,受到来访游客欢迎,纷纷驻足观赏。“这个表演很接地气、很有仪式感,乡风民俗表现得十分浓郁。”“演出编排得很用心,不错!”游客们一边欣赏演出,一边发出赞叹。宁武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闫鹏介绍,为提升游客参观游览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景区加强公共服务场所卫生消毒、环境整治和游客疏导工作,不断完善文化旅游生态体系,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

 

 

各类文化旅游业态入驻古城,别有一番风味。九峰毛尖茶馆里,三五个人正在围坐品茶,以不同的茶品味不同的世界;山寨画廊也是写真基地,文化的灵气令人身心受到洗涤;沙梁工艺品店里,鞋垫、十字绣、汽车挂件等手工艺品等待欣赏、选购;蒯屯关土特产店里,老黑酱、胡麻油、莜面、蕨菜等极具特色;宁化老醋坊的醋香四溢,光是品尝一口就觉得馥郁醇厚、酸香绵长,非常适合晋西北人无“醋”不在的生活……种种这些,被巧妙的融汇在古城之中,让人联想到数千年前熙攘的街道景象。在古城用餐,是不少游客体验古城情致的方式,于是,农家粗粮馆、汾源炖羊肉、抿面店、乡村烤吧等店肆也入驻古城。小食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各式各样的特色美食也让游客大快朵颐、流连忘返。

 

 

宁武县文化馆、图书馆在宁化古城成立分馆。娟秀的书法、写意的字画、精美的图书杂志,无不吸引着游客和村民光临欣赏。一处干净古朴的空间折射着一份静谧温馨的时光,一方笔墨纸砚的长桌弥漫着一种古韵书香的气息,可供文人墨客在这里汲取知识养分,提笔挥毫、写字作画。

 

 

魅力古城,繁华再现;穿越千年,如梦如幻。自开业以来,古城日均接待游客可达500人。周末假期,邀上家人朋友前往古城观光,已成为宁武市民以及周边游客的日常。沿着古城街道边走边看,散散步、吃吃东西、听听音乐,舒服惬意。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挺舒服的,各方面环境都很好,很舒服的感觉。”“每个店里的摆设都很有意思,从巷子里走来,感觉好多院子都比较古老,看起来是有一些年头的。”古城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成了许多游客的“打卡地”。

 

 

活化业态,促进古城产业升级

宁化古城在修复活化中重新焕发古韵,带动了当地国企力量加入其中。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体现国企担当,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出资500万元成立了山西大运华盛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进驻宁化古城开发宁化古城旅游项目,全力助推产业扶贫,实现转型跨越发展。该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有序推进和稳步建设,根据宁化古城的整体规划和要求,进一步打造古城,完善商业贸易、人文旅游、历史记忆、非遗展示等功能,着力打造文旅融合、政企携手的大平台,在延伸旅游触角、丰富旅游品质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开发进度。山西大运华盛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因地制宜,致力于深化古城旅游体验,开发特色文旅产品,发展传统手工纯粮酿造项目。打造25家民俗客栈;依托传统民间技艺,引导推广鞋垫发展手工刺绣,使宁化村石艺制作代代相传,依托本地丰富的紫罗石资源,大力发展石艺制作项目;立足当地绿色农产品,打造原始手工石磨作坊,集观赏与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开发具有纪念意义文化旅游产品,如印有古城图案的小物件、古城造型的小摆件等;宁化自古传承酿醋工艺,依托传统优势手工纯粮酿造无添加的绿色陈醋、绿色酱油、纯粮白酒。“古城里可玩可赏可逗留的地方越来越多了。”从朔州市驱车过来的朱先生如是感叹。

 

 

这是国企支持宁化古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将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古城保护与开发,为古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

 

记住乡愁,擦亮文化旅游名片

古城的春天美到窒息。每年五月,古城对面坡上的杏花连片开放,与万佛洞相互陪衬。花开灿烂,成团成簇,赋予古城春天的颜色。

 

 

汾河的水蜿蜒南去,给古城以鲜活,却又仿佛每天都在洗涤着这座城池。听当地人讲,许多年前,这里的水流很大,可以行水路。而今,虽不可同日而语,但从吊桥上走过时,依然可以聆听着水流的冲击声,让思绪也随之流淌。

 

 

宁化古城的夜晚,应该是恢弘与宁静并存的。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韵悠悠的街道,挂起灯笼的小巷,让人不知不觉地沉浸在这绚丽的夜色中,错落的建筑在万盏灯火的点缀下更加迷人,再现往昔繁华。我看过灯光亮化的效果图,一道道柔和而内敛的光影线条与城墙、与草木相互映衬,更加衬托出古城的风韵,特别是灯光秀,绚丽多姿、令人目不暇接,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无缝连接、完美交融,看上去有一种很好的体验感。累了,就在古城里小住下来,在月光下乘凉歇息,听村里的老会计、老木匠讲述过去的故事,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古城活化也是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载体。当前,宁武县正全方位做好古城活化“绣花功夫”,总投资6000万元,激发古城活力、增强古城人气、活化古城业态、讲好古城故事,以理念引领、创新融合、旅游搭台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全力把宁化古城持续打造成为汾河上游一处毗邻芦芽山、万年冰洞旅游区间的画里乡村,打造成为全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宁武新的旅游品牌。

 

 

宁化古城不仅是宁武“五大景区”的古遗迹人文历史景区,也是宁武依托全省黄河板块、长城板块旅游开发的重要节点,还是宁武深入落实“一县一策”的重要举措。根据规划,宁化古城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促进群众增收。一是就业扶贫,通过在景区设置讲解、保安、保洁等岗位,招录本村及周边村的贫困户就业;编制秧歌、二人台等民间演艺节目,吸收村民开展小型演出。二是收入扶贫,将部分商铺门店交由宁化等5个村集体免租金经营,营业收入给予贫困户分红。三是煤企扶贫,运营企业对贫困户门店制售的粉条、豆腐、胡麻油、陈醋等产品进行兜底收购,用于企业职工食堂,全面保障贫困户收益。

 

 

看得见过去,记得住乡愁。通过特色风貌整治、基础设施提升、旅游业态活化,古城的原有历史风貌得以传承、村民的人居生活环境得以改善,真正变成了村民的美丽家园。而这也必将作为宁武县探索产业扶贫的新路径、实现文旅融合的新亮点,迸发出巨大的消费能量,激活旅游市场,带旺旅游经济,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历尽天华成此景,一城锦绣入梦来。如今,宁化古城大变样,以旅游服务发展为轴建设的入口村标区、河城商业区、古城街商业区、汾河生态区、特色民居区争相林立,知军府、关帝庙、供销社、大队院、戏台、瓮城、古城墙遗址焕发新生,“一轴五区七节点”的项目格局初具规模,已然成为一处集人文景观、手工作坊、特色餐饮、主题院落、综合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景区,呈现出“环境好、业态兴、人气旺、古城活”的喜人景象,文、商、旅、住协同发展,城市有记忆、文化有内涵、风貌有特色,不仅传承了文化魅力,也展现了文化自信,更是彰显一个文化古城的“活化”标本。

 

 

古城,是先人的馈赠,也是历史的遗产。因此,古城活化是对先人的尊重、对血脉的追溯,也是对历史的还原、对文化的传承。如今,宁化古城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缓缓走来,汇聚了悠久的历史积淀,书写了厚重的历史长卷,带着欢欣的笑脸静候你的到来。我们需要的是背上行囊,走进古城,在这如画的风景里,细细品味、细细体会,感悟悠悠千年岁月中遥远而又亲近的春天。

 

 

“边塞宁化、汾河人家”,这是宁化古城的主题口号。如同春天终会到来一样,宁化古城作为宁武的一张新名片、新地标,静待着八方游客去发现这里的魅力。(刘强)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