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乡村风采>>正文

 

山西介休:做强特色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2025-03-30 15:29   来源: 中新网山西

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29日电 广袤田野,希望无限。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下,产业发展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大地上徐徐展开。在山西晋中介休市张兰镇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一个个村庄正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奏响产业兴旺的乐章。

强化党建引领 红辣椒种出好日子

党建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有了党建引领的强劲支撑,产业发展就有了澎湃动力。

“又是一年辣椒育苗季节,有意种植辣椒的农户请及时联系。”在张原村3月份党日活动上,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红彪已经在提前部署今年的辣椒种植工作。

辣椒种植是张原村集体经济项目,也是“书记领办项目”。近年来,张原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辣椒种植统一供苗、技术统一指导、订单统一回收,实现产业化发展。

“去年我们引进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辣椒收成好,亩产可达7000斤以上。合作社直接联系公司收购,平均每天的收购量可以达到5吨以上。”张红彪介绍。

2024年张原村种植辣椒100余亩,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同时,通过种植、采摘、分拣辣椒带动就业10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至3000元。种植辣椒3年以来,辣椒已成为张原村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的发展新基石。

下一步,该村将积极谋划辣椒深加工项目,探索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辣椒产业体系,让乡村产业更加兴旺、集体经济更加壮大、群众的日子更加红火。

激活人才引擎 小红薯带来新曙光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人才是根本因素。

下李侯村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种红薯一直是村里的“老本行”,但一直以来都是零散种植,且品种、技术没有更新。

2021年,村子里的年轻人王佳琪开始在家乡创业,成了一名00后“新农人”。他流转15亩地种植新品种,引进膜下滴灌技术,实现连片式种植和精细化管理。为拓宽销售渠道,他积极探索品牌经营之路,注册了“薯百年”商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红薯销往全国各地。

“去年,我们又引进冰糖心哈密、榴莲蜜薯等多个红薯品种,亩产在3500斤左右,每斤价格在2.5元至5元,新品种软糯香甜,非常受市场欢迎。”提及去年收成和下一步计划,王佳琪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动红薯种植规模化、育苗‘工业化’和经营品牌化,带动更多的老百姓种红薯,让下李侯村越来越好。”

“新农人”激活了乡村产业“一池春水”,小红薯带来了新曙光。张兰镇以人才振兴为抓手,凝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

发展庭院经济 中药材开出致富方

史村村民穆清正家的院子里总是飘散着阵阵药香。走进小院,十几名村民拿着剪刀,手指翻飞间将柴胡修剪成型。小庭院藏着大账本,这个以玉米高粱种植为主的传统村落,如今正依托“庭院车间”焕发新生机。

2020年,穆清正瞄准中药材产业机遇,成立介休震远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企业供苗+农户种植+庭院代工”模式。带领村民种植柴胡、板蓝根等道地药材,采收后将粗加工环节下沉到农户庭院。“在小院里就可以完成分拣、晾晒、切片等工序,直接对接药企上门收购。”

这种“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模式,尤其让留守群体受益,采收期每天可带动30余人次就业。“以前农闲时只能串门唠嗑,现在不用出远门就可以在家门口找到活干,平时做好家里的劳动,收中药材季节来合作社做活,平均每天可以收入100元左右。既不耽误照顾家庭,又能挣到钱,真是太好了。”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说。

这些从方寸院落走出的中药材,带着乡亲们的汗水与期盼,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产业花开幸福来,乡村振兴正当时。当组织引领、人才支撑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乡土便能焕发蓬勃生机。如今,张兰镇正循着“一村一品”的蓝图,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踏歌而行,让民富村强的愿景在阡陌间生根抽芽。(侯缜)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