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文邦
(四)养艳姬道乐祭崇祯
养艳姬,山西宁武关人,即现在山西省宁武县阳方口镇三岔村人。她从小聪明伶俐,面相娇好,体态优雅,善于文章辞赋,并精通琴法与秦晋地方乐曲,还研读过兵书,善于舞剑,文武双全,是晋北出名的女才子。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之后,她被当地官员推荐选入宫中为妃,因善解上意而甚得宠幸。
崇祯十六年8月15日晚上,养艳姬忽然想到家乡中秋节“碗中水照命”的习俗。只见在宫中院内,皓月当空,供月的仙桌上,放着半碗水,养艳姬玉手拿一绣花针轻轻放入碗中,针悬浮于水面上,只见针的影子,两头尖中间粗,养艳姬仰望明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泪水溢满眼眶,宫女们惊呆了一一原来这个影子寓意着她以后命运坎坷,晚景凄凉。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历3月18日,势如破竹的李自成农民军,攻破了崇祯帝的最后一道堡垒一一北京皇城。崇祯在遣散了3位皇子后,含泪下诏,令他的嫔妃们全部自裁。他长剑拖曳,走过皇后嫔妃们的后宫,亲眼看着她们做最后的了结。在逼死后妃、剑杀皇子、公主之后,崇祯踉踉跄跄走出了紫禁城的后门,爬上了煤山。
农民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崇祯饮尽了生平最后一滴酒,转身对随行的太监说,江山在他手上痛失,他无颜见列祖列宗,死后必须以发覆面。随后,就在寿皇殿旁一棵槐树的枝权间,用丝带打了一个结,吊死在煤山上。
就在紫禁城内大乱之时,太监蔺卿带着养艳姬和另外一名妃子蔺婉玉,逃出了皇城。他们化装成乞丐,携带了金银珠宝,一直逃到山东崂山脚下的修真庵(在今崂山区王哥庄)。他们之所以选择修真庵为逃难落脚之地,是因为在20年前的天启二年,内侍太监李真立就出家于此,扩建了修真庵,并当了道长。
早在李自成农民军兵临城下之时,家住北京西直门外的内侍太监蔺卿,也即蔺婉玉的亲叔叔,就为自己和蔺婉玉准备了后路。而蔺婉玉又素与养艳姬交厚。仗着家近人乱,地形熟悉,蔺卿才有可能将皇家嫔妃装扮成行乞之人,并携带细软,包括皇冠等贵重之物顺利出逃。
蒋清山,字云石,又名迪南,号烟霞散人,江南人氏,18岁出家。他行为高洁,修真养性,工书善文擅琴,向为士大夫所雅重,一生致力于重建百福庵,自述:“余幼住此山,古迹仅存,愿发力修整殿庵”。
蒋迪南闻听修真庵近日有两位才女在此出家,便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前往探视。双方一见如故,同声相和同气相投,各自袒露了真实身份与心境。可以想象,三人“对泣话前朝,铜驼恨未消”的情形,该是怎样的惨淡、锥心,欲说还休。在他们的心目中,先帝崇祯的形象,完美却悲壮。
当年秋天,养艳姬和蔺婉玉接受了蒋清山的邀请,迁居百福庵。她们出资扩修了萃元洞,作为居室。并另修一个石洞供奉神像,名娘娘洞。蔺卿也以保护人的身份同时前往,在庵外另凿一个石洞居住静修。
他们逃到了百福庵,一方面将宫中演奏的古典乐曲和演奏技法传授给崂山各庙道士乐手及民间艺人;另一方面二人也结合当地的民乐对道乐进行改编,充实道乐曲牌。
百福庵属于道教的外山派,不仅交通便利,香火繁盛,而且是当时崂山1 1处藏书院之一,藏有大量经典书籍,又是道家音乐的胜地。
第二年春天,养艳姬、蔺婉玉闻知清廷国事大定,对明朝遗老并不追究,就在蔺卿的护送下悄悄回到京城,祭典崇祯帝的亡灵。她们深知复明无望,在京城逗留几日后,即重返百福庵。
养艳姬、蔺婉玉从京都返回百福庵,遂把对崇祯的悼念之情写成一首短歌,题名《离恨天》。其词曰:
面前一丘土,遥望天边万重山。
山隔万重容易见,土隔一寸不团圆。
摆设诸供品,仰望离恨天,
香烟结云转,纸灰飞满天,
沉痛哀悼肝肠断,血泪染红素罗衫。
共登离恨天。
面前一丘土,遥望天边万重山,
山隔万重容易见,土隔一寸不团圆,
摆设诸供品,仰望离恨天。
非是哀妃贪偷生,愿等汉土复中原,
王师北定中原日,殉国觅帝共君欢,
伴君共登离恨天。
(离恨天,在道教中指九重天以上,或三十三重天之上,作者取为曲名,语意双关,借以寄托家国之恨。)
歌词委婉感人,曲调悲哀凄凉,闻者莫不感叹涕零。
顺治四年(1647年)农历3月19,是崇祯自缢3周年纪念日。养艳姬、蔺婉玉组织百福庵、童真宫、马山、灵山、天后宫等“外山派”庵观道士乐手,为崇祯举办大型祭奠活动,演奏了《离恨天》这支大悲曲,这是崂山道家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演奏活动。自此开始,崂山在祭祀活动中开始使用大型道士乐队。养、蔺二人主要改编民歌,充实道乐曲牌,训练道士乐队并辅导附近一些村镇民间乐队。同时,她们把在宫廷中演奏过的一些古典乐曲传授给崂山各庙道士乐手及民间艺人。
顺治十七年,养艳姬又写了另一首悼念崇祯的歌词《六问青天》,蔺婉玉又一次为之谱曲,曲调悲哀凄凉,激愤沉郁,惨绝人寰。
顺治十八年农历3月19日,是崇祯死难1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在养艳姬、蔺婉玉共同主持下,崂山各庙道士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乐队,在百福庵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悼演奏会。演奏了一曲《六问青天》一一
人死不能生,镜破不能圆。
都说天地无私,人生悲欢各有别,
稽首问青天。
偷生在人间,别驾十七年。
梦魂一次未团圆,幻想是渺然,
稽首问青天。
月有圆缺花有残,
阴阳有循环。
花谢开来年,江水东去不复返,
稽首问青天。
挂起旧蒲团,脱下破纳衣。
随身相伴十七年,今日离别难。
稽首问青天。
养艳姬领唱,蔺婉玉领奏,蒋迪南亲为跪拜叩击编钟。乐曲委婉悲壮,令许多人潸然泪下。
就在这一夜,养艳姬和蔺婉玉重新佩戴皇冠,相携着走出庵门,在对面的山坳里,自缢在同一株古松之下,以同样的方式追随崇祯而去,实现了她们“伴君共登离恨天”的誓言。
300余年过去,如今走进百福庵,养艳姬当年的歌声、琴声仿佛还在余绕。养、蔺坟地及附近的纱帽石、马槽石、黄道石等景点犹存。而今,青岛还有一条“宁武关路”,那就是为了纪念养艳姬而命名的。(完)
编辑:闫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