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长廊>>正文

 

宁武城老街印象
2019-10-30 09:34   来源: 忻州日报

 

宁武鼓楼

 

宁武城,古称凤凰城。民间传说护城墩是凤凰之头,鼓楼是心脏,东西两关是凤凰的两只翅膀,吕祖阁是凤凰的尾巴。

宁武城,关城合一,筑于明成化2年(1466年)。明朝末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率20万大军,兵临城下,与三关总兵周遇吉5000名将士的一场战斗,使宁武关名扬天下,走进了史书。

清雍正3年(1725年)宁武设府,辖宁武、神池、五寨、偏关四县,民国废府改县,1945年为山西第八专署驻地,解放后为宁武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宁武城依山傍河而建。东西长,南北短,方位不正,故有斜城之说。许多初踏宁武城的人,难辨东、西、南、北。

《大清一统志》记载,宁武府城周七里有奇。《宁武府志》记载,周长七里一百二十步。砖包城墙,厚而坚实,高三丈六尺。

宁武城的布局可分为内城与东关、西关。先建城,后建东西两关。老街基本是东西为街,南北为巷。县城虽然不大,但布局合理,规划整齐,特别干净。

内城与东西两关的分界,是两道南北走向的城墙和瓮城。由关入城,须分别经过东西瓮城。

内城是县城的核心,是政治、文化中心。明代三关总兵署,清代宁武府署、县署、书院、考院,现今的县委、县政府、粮食局等机关、学校多设在城里。内城的老街,又可分为东、中、西三段。

先说东段,它包括二、四、六、八百户四条大街。二百户、四百户东起城墙下的娘娘庙巷,西至水口门巷。六百户东起东城门,西至水口门巷。东城门朝北第一个院为南家大院,即1928年担任天津市长的南桂馨的老院。六百户中部,有一个高大的牌楼,楼下有一条贯通四条街的小巷,名叫油房巷子。八百户,东起城墙,西至真武庙。这里有抗战时期宁武县委书记杨瑾的家。娘娘庙巷位于东城墙下,南起二百户,北至六百户城门。水口门巷南起水口门,北与六百户相连。

其次是中段。包括头、三、五、七、九百户五条大街。头百户,东起水口门巷,西至南门坡,是宁武城一条显赫的大街。民国初年,山西全省32名官派留英学生,头百户街就有四个。这条街有两个大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九进院”,二是“旗杆院”。九进院有两个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赵黛莉,是著名作家赵瑜《寻找巴金的黛莉》一书中的黛莉之真人。三百户和五百户街,东起水口门巷,西至财神庙巷。七百户,东起水口门巷,西与所街接壤。街中心有鼓楼一座,为古城最高的建筑。鼓楼西向北有两条巷子,一是通向延庆寺的那条小巷,原名经道巷。二是原宁武中学校和宁中操场之间,有一条小街叫荣路街,向北通往旧城街。

经道巷西是清代宁武府署。府署大门外有照壁和两个坊门,将笔直的大街拐了一个弯。宁武府志记载:“署成规局,宏整门屏,东、西两坊翼之,坊门高广,太守车骑所出入也;循坊列栅,以禁行者,栅周方宽阔,中容吏士数百人。”20世纪50年代末拆除,将街取直。

荣路街以东有清代的县文庙,1913年在此成立了山西省立第五中学,学生有天津市委原书记黄志刚,陕西省原省长李启民,1928年留美硕士孙文郁、1932年留法博士孙文明,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南服周。1937年有一大批学生参加了120师教导团,走上抗日前线。1952年在此成立山西省林牧学校,1955年成立宁武中学,1961年侯文正考入北京大学。

荣路街西有明三关总兵周遇吉府邸,清代建总兵庙、忠义祠。

七百户西,原粮食局办公院是赵廷元发家后新建的院落。与其紧挨的直属库,是南桂謦准备开办工厂的车间,库下建有地下室。这里原来还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叫平阳营街。南起七百户西,北至旧城街,即过去粮食局直属库院中那条路,也就是今公园街的南段。九进院的后面,有一条小街叫小教场。西起九进院后院,东西走向,转弯通向七百户街。小教场西有一条小街叫凤凰街。东起小教场,西与南门坡连通。乾隆3年在此办起鹤鸣书院。《宁武府志》皆有记载。

经道巷向南延伸是财神庙巷。财神庙西,有一条小巷叫王家巷。南起头百户,北至七百户。王家巷附近就是山西大学工学院王宪祖上的院落。王宪妻为英国人,女儿是民国女子网坛姐妹花王春菁和王春葳。该巷于20世纪60年代初,修大礼堂时被占用。

九百户是一条特殊的街,街形如直角三角形两条垂直的边。南起鼓楼北门,经过天主教堂、狮子院,拐弯向西至延庆寺大门前。20世纪50年代末修建县委大院时,这里大部分居民搬迁,九百户失去了原来的风貌。83岁的老住户李双喜说起狮子院记忆犹新,一户户数起了搬走的人家。日军侵占宁武城后,把全院的二十多口人都杀了,放火烧了房子,这里变成一片空地。

南门坡街南起南城门,北至七百户街。出鼓楼南洞,有一条小巷叫阳沟巷,将五条大街从中间连起。

第三是西段。包括西门街、所街、旧城街三条东西走向的大街和一条南北走向的官驿街。其间还有后所街、战胜街、炕沿上、达子营、车道坡等小街。

西门街和所街一样长,东起南门坡,西至官驿街。这里也有一个旗杆院。所街位于县署的前面,也叫前所街,也有人说叫衙门街。旧城街东起荣路街,西至官驿街。当地老住户82岁的退休职工张振华说:“这条街原来可宽哩,可以并行四辆马车。”官驿街南起西瓮城城门,北至北关城门,街道也比较宽。

后所街、战胜街是两条南北走向的小巷,南起所街,北至旧城街,分别位于清代县署的两侧。东为战胜街,西为后所街。后所街也有人叫喊冤巷。后所街斜对面的小巷叫车道坡,南起旧城街,北至半坡。炕沿上、达子营是两条东西走向的小街,原县中医院修建时被占用。今年90岁的成都铁二局医院离休老干部辛蓁曾告诉笔者,他家就住在达子营街。

旧城街以北、北城墙以南的空地,有“府文庙”“万寿亭”“万亿仓”“火神庙”“关帝庙”“申明亭”“城隍庙”“延庆寺”。这些庙宇除延庆寺外,其余都在日军侵占宁武后遭到毁坏。城里有很多名人,史书记载的有:才女养艳姬,明末崇祯皇帝选为妃子,明亡后逃至山东青岛崂山百福庵,开启了崂山道教音乐,《青岛市志》有记载。杨光祖,清朝江西南昌守备。长子杨鲲任古北口提督,直隶总督。次子杨鹏任襄阳总兵,《宁武府志》有记载。

东关是内城东的一座关,是县城的商业集贸中心。它西起东瓮城城门,东至下关瓮城城门。东关又分为上关、下关。其分界为“阁儿洞”。洞西为上关,东为下关。

岭沟河的水横穿东关。河的两岸称“河堰上”,是县城的集贸市场。蔬菜、水果、农副产品、日用品一应俱全。每逢“一、四、七”为集日,又是牲畜交易日。

上关以北,有一条巷子叫北巷子,因有瑞典传教士的“洋堂”,人们也叫洋堂巷子。解放初期洋堂为宁武县委办公地址。上关以南,有一条巷子叫南巷子。南巷子往东,还有一条小巷,叫谷家巷。通过北巷城门,过岭沟河就是“黄皮街”“东梁坡”。因有耕地,解放后居民大都是农业户口。北巷子中间,还有一条朝东北的无名小斜路。过河,又有一条小教场街。小教场街穿城墙的城门叫川口子,走出川口子城门,便是教场、将台,直至大河堡村。小教场中间还有一条向南的小巷,叫火烧头巷。出了火烧头巷是后大屯,那里曾经有农机公司、交电公司、兽医院等单位。沿川口子城墙,向北爬坡,还有一个城门,即真正的“宁武关”城门,上世纪50年代犹存。此城墙向北延伸一段,后又折向西,至岭沟河,有一个城门也叫川口子。岭沟河过南城墙,有两个高大的出水口,称双水口。双水口西还有一个供人通行的城门洞。出下关瓮城城门,为东稍门,这就告诉你已经出城了。

西关是内城西的又一座关,出西瓮城,过永济桥,进入西关街。西关又分为上街和下街。出西关城门便是西稍门。

水草沟河横穿西关,从永济桥下流入恢河。

沿官驿街向北有北关城门。北关是一个建在山坡上的小村子。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宁武城有名称的老街巷总共41条,其中东西21条,南北20条,寺庙13座。为了寻找那些久远的记忆,我们走进了多年被人遗忘的小街小巷,走访了五六十位老街住户。刘贵生、李天仓两位城里的老住户,一次次帮助考证。刘玉平开着私家车拉着我们走遍了小街小巷。西门街一位90岁的老人给我们讲述了她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近年来,宁武不仅加大了旧城改造力度,而且开发建设了新城。行走在新城区宽阔、漂亮、干净的街道上,让人感觉一个崭新的城市正在崛起。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