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长廊>>正文

 

对马仑草原上筑有北齐长城说法的探究
2021-11-20 10:58   来源: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作者:刘兰生

在千山万壑的芦芽林海,有无数自然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究,马仑草原上筑有北齐长城的说法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从广袤的草原西北部向南蜿蜒延伸出一条由大小不等的岩石块组成的石径,长约10余公里,专家推测这可能是一段北齐长城。石块的岩质并非芦芽山体本身的麻状花岗岩,而是与附近宁化村、坝门口村一带的紫砂岩相仿,多少年来,虽经烈日的炙烤、风雨的剥蚀,但毫无风化腐蚀的迹象,是当地百姓制作碾子、石磨等的最佳石材。

关于岩石块的由来,人们提出两种猜测:一是作为地区或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边线、边墙;二是作为时人修筑寺庙的石材。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踏勘与资料查证,笔者认为那些石块很可能是地壳变化和冰川运动形成的冰碛物。在马仑草原及其周边林地上,普遍存在两种石头:第一种是与芦芽山体本身岩质相同的麻状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山壑和河谷中,多为圆形,无棱角;第二种是与芦芽山体岩质不同的紫砂岩,主要分布在汾河以西,形状有棱有角,一般以碎石形态存在。

那么,是什么力量既能将坚硬的花岗岩打磨成球状,又可以让紫砂岩附着在芦芽山体之上?答案就是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地球经历了多次较长的冰封期,从芦芽山区地表随处可见的褶皱、断层以及石块的形状和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这里至少经历了三次较强的地质变化和冰川运动。

在距今约6500~3800万年前,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相碰,地壳发生强烈的褶皱隆起、变形和岩浆活动,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一系列东西走向的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正处在两大板块的交接地带上,雅鲁藏布江河谷就是两大板块的缝合线,发生强烈的褶皱隆起、挤压断裂破碎,这时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成山,其南侧出现东西向的凹陷带,形成巨厚的山前堆积,芦芽山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彼时的芦芽山山体应该比现在还要高大巍峨,随着冰封期的来临,高大的山体不断阻留水汽,进而形成坚冰,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低处移动,逐步变成如今的形状。

在之后的地壳运动中,芦芽山又经历了一次下陷,形成东高西低的地势。直到冰川运动再次开始后,冰体中夹杂大量的紫砂岩由东向西移向芦芽山。当到达专家推测的北齐长城一带时,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形成冰舌,冰舌以上为堆积物,以下为雪线。到达这里的石块不再前行,逐步堆积。随着地球变暖,冰川逐步消融,石块也因此停留在原地,与之前冰川运动带来的麻状花岗岩混杂在一起。当较大规模的地壳运动继续发生,芦芽山再次隆起,之前形成的冰舌也渐渐移动到了芦芽山西部,即今天的北齐长城模样。

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而大自然则是一位智者,它把地质地貌的变化、冰川运动的轨迹精准雕刻在芦芽山区,为这个被誉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的世界罕见生态基因库,留下了浓重而又精美的一笔。窃以为,北齐长城既是史前地质演变、冰川运动的活标本,又是一笔属于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直到今天,芦芽山景区的自然演化仍在进行中,何时还会改变模样我们不得而知……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