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长廊>>正文

 

“芦芽山之恋”主题征文|三等奖作品《阅读芦芽山》
2022-05-10 09:24   宁武新闻网

《阅读芦芽山》

作者:郝成林

“奇冠华北、秀甲三晋。”

邂逅芦芽山,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人说山西好风光。山西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必去的旅游胜地。前不久,我到山西闲游。好客的宁武当地朋友向我热情推荐芦芽山。他告诉我,芦芽山以原生态的风景闻名,素称“五百里奇秀芦芽山”,有“中国北方的香格里拉”的美誉,特别值得一游。

的确如此。从喧嚣的城市来到芦芽山,我立刻就被她的神秘、厚重和纯朴迷住了:那浪漫梦幻的马仑草原、神奇莫测的万年冰洞、传奇色彩的石门悬棺、充满灵性的天池湖泊、曲径通幽的悬崖栈道、优美宁静的情人谷 、天人合一的悬空村、鬼斧神工的支锅石……山在水里,水在山中,山水相依,奇山秀水、深谷碧潭,氤氲为诗,缠绵成画。

芦芽山在我心里是一座神秘而厚重的大山。芦芽山位于吕梁山北端,晋西北腹地,是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景观于一体的“北方原始型山水形态旅游景区”。主峰因形似“芦芽”而得名,绝顶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筑——太子殿,位居群山之极,数十里外即可看到。这里的山水有着丰厚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无论有多少寄托和期待,芦芽山都承载得起。这里的山是纯粹的,水是灵性的,松是多情的。青山绿水、野花浆果、鸟唱虫鸣,月之白,风之清,人之爽,应有尽有。

想看清芦芽山的面貌必须得仰视。芦芽山是山西境内仅次于五台山的第二高山。他神秘与威严同在,厚重与大美共存。无论从那个角度阅读,他都以一种深沉的目光注视着我,默默地向我倾诉着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因此,在芦芽山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饥渴的读者。静静地品读芦芽山,大读世事的兴衰变迁,小读人间的悲欢离合,微读每一条溪流,芦芽山都让我目不暇接,手不释卷。

是的,印象里的芦芽山宛如一块圣洁无比的美玉,正在被懂他、爱他、惜他的能工巧匠精心打磨,设计雕琢,正在绽放出夺目的光泽,浑身洋溢着一种神秘、笃定和内敛的美。那种美,不张扬,却很绚烂。于是,情不自禁就深深爱上了她……

阅读芦芽山的神秘

山似芦芽谁点缀,引人入胜如仙境。

有人说,不到芦芽山,了解不了山西的美丽;不到芦芽山,了解不了大自然的奇异。

是的,芦芽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粒绿色明珠。从远处眺望,山峰被大片的森林包围,山峰全部由灰白色的巨石构成,怪石林立,犬牙交错,真正是青山不老、拔地而起、气吞山河,如芦芽一样直指蓝天,芦芽山因此得名。

“素仰芦芽景色美,山静林幽惹人醉;危崖嶙屿耸碧空,太子殿前几忘归”。芦芽山的标志性建筑是太子殿。据考证,这里是中国唯一的毗卢佛道场,太子殿即为佛顶。

伫立峰顶,欣赏芦芽山的云海和日出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这里的日出,有着泰山日出的雄浑大气,也有着海上日出的如梦如幻。清晨,茫茫的云海慢慢浮现,云天辽阔,峰尖点点。云海波涛起伏,山峰时隐时现。慢慢的,东方天际的鱼肚白颜色转红,金红色的弧形边徐徐拱出云层,逐渐变成了一个透亮的圆盘,散发着圆润的气息,把天空和周围的群峰染得通红。脚下汹涌的云海,远处缥缈的山峰,山腰翠绿的森林,近处茂盛的野花,朝霞捧托着旭日,描绘出一副飘逸的云海日出图,各种颜色灿然炫目,宛如一个巨大调色盘里的所有颜色都倾泼在了山上,形成了一幅巨大的山水画。游客仿佛也成为画中仙人,山中精灵。而且,这幅巨画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她的颜色和形状,让人如痴如醉。

大自然真是一个杰出的画家,在大自然的精心描绘下,芦芽山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翠竹苍松,无不显得千红万紫,近碧远黛。似乎用遍世界上所有的颜色,都难描摹出绚丽多姿的芦芽山。

当然,芦芽山最让人称奇的莫过于“万年冰洞”奇观。

冰洞之奇在于冰洞外面的气候条件,根本不能构成结冰的环境,特别是夏季,碧草如茵,鲜花盛开,而冰洞内却是寒气逼人,冰笋玉立,一片冰清玉洁,确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从一个几米宽的洞口进入,顺冰洞的一道木梯往下走,越走越窄,冰层却越来越厚。洞的洞顶、洞壁、洞地面全被冰覆盖,最厚处达七、八米。据说现在已开发的冰洞,最深处距地面有100多米,其下仍深不见底。一路之上,钻冰甬道,下冰楼梯,过冰栈道,深入到各层观景,那奇丽的冰笋、冰柱、冰山、冰瀑布分布于各层空间。洞内晶莹剔透,冰柱、冰锥映入眼帘,美不胜收。晶莹的冰柱在灯光照射下,如梦似幻,仿佛进入幻境。置身这奇特的冰世界,脑海中会出现幻觉,似在万里冰封的北国冰雕之地,又似在石笋林立的南方溶洞世界。

据中科院地质学家考证认定,这个冰洞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因此被称之为“万年冰洞”。万年冰洞最神奇,最令人难以释解的是,在这个万年冰洞的山之阳面,还有着燃烧了千年、异常炽热的活火山。通常说水火不相容,更何况冰与火。然而冰洞与火山仅近在咫尺,隔岭共处,里面冰天雪地,外面鸟语花香,这种奇绝的自然现象实属举世罕见。

芦芽山还有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地方,那就是石门悬棺。

从“万年冰洞”西行20多分钟,就进入了一条狭长的山谷。峡谷一侧是郁郁葱葱的云杉和华北落叶松林,另一侧则是悬崖栈道、悬空寺和铁索吊桥。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燕语莺声,小溪潺潺,一尘不染。人行其中,就像行走在一个巨大的风景画里。在这里“森”呼吸是一种久违的幸福。那扑面而来的凉风使人倍觉清新凉爽。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大山中,连呼吸都是香的。眼前的悬崖栈道全长40多里,是我国现存最长、最完好的水平型连洞式佛教栈道,所经之处连缀起毗卢殿、晓祖庵、仙人洞、北天寺等十余处悬空古刹,一派“琳宫不尽悬崖半,栈道孤浮绝壁中”的佛国胜景。我国著名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教授曾将它和长城、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奇迹。

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这就是颇具神秘色彩的石门悬棺。环顾石门内的石壁,并非危岩高耸,仅有10至20多米之高,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顶覆盖着绿树灌丛。石壁上悬挂的棺木,有嵌在岩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桩支撑的,也有用铁链吊捆的,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都能看得非常清晰。除此外,在石门周围一带的山壁上,还有零星的悬棺分布。

考古专家认为石门悬棺是长江以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处崖葬群,因其包含栈道、崖缝、桩崖、悬吊、洞穴等多种类型,在品种上名列华夏第一,极具考古研究价值。至于这些悬棺的年代起始,至今还仍是个谜团。

芦芽山,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带给人们无尽的神奇。她到底究竟有多少迷底,我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她身上的谜很神奇,让我沉醉其中,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慢下脚步,阅读芦芽山这座大山是一种灵魂的洗礼。无论怎样阅读和倾听,芦芽山始终以一个博大而睿智者的形象伫立在我的眼前。远读,显得苍茫,近读,显得神秘;粗读,显得豪放;细读,变得深沉……

相看两不厌,唯有芦芽山。

阅读芦芽山的博大

芦芽山不仅是一座风光秀美的名山,更是一座可歌可泣的历史名山和文化名山……

古往今来,芦芽山的旷丽奇景吸引了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雅士为其歌颂吟诗,也为后人提供了更多的史诗资料。

芦芽山让人啧啧称奇的地方很多,其中,悬空草原——马仑草原和天池湖泊尤让我感慨颇多,百读不厌。

说起草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内蒙古的无边原野,但很少有人知道,芦芽山同样有高山草原。

眼前的马仑草原与内蒙古大草原明显不一样。海拔高达2700多米,总面积接近6000多亩,显得格外广阔和辽远。这里集草地、森林、高山、峡谷、奇松、怪石、长城、台、塔基为一体。远近相衬、浓淡相宜、色彩斑斓。

草原周围遍布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成群的华北落叶松颇具风致。越是无所依凭之处,越是生长得葱茏蓊郁,婀娜多姿。它们用树的形象诠释着森林的历史,守着那一份旷世孤独,也守着那一份永恒的美丽。

森林环抱的高山之巅,悬浮着一望无际的草甸。牧草颜色鲜艳碧绿,如同一块巨大的地毯。草原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也点缀着颇具草原风情的蒙古包。远处,牛马在静静地吃草。有的母子相携,纵情飞奔。有的耳鬓厮磨,耳语交流。有的在悠然吃草,油光光的身子连同美丽的鬃毛倒映在水池中。

原来,在历史上,牧草丰沛的芦芽山一直就是著名的战马基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在这里饲养牛马,唐朝达到鼎盛时期,一时“牧马数万,色别为群,望之如云”,并留下了“楼烦出骏马”,“楼烦牧政甲天下”的佳话。

这个神奇的马仑草原让我不禁想到了宁武悠久的历史文化。宁武古称楼烦,古籍多载。楼烦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活跃在内长城南北两侧的一个古老的北方部族,以游牧为主,善于骑射之术,骁勇善战,曾以强悍武力纵横中国北方大地,给赵国等中原国家造成严重威胁。战国时代,赵武灵王推行了著名的“胡服骑射”改革,学习楼烦的骑射战术和轻装胡服,使赵国国力骤增,最终在征伐中将楼烦击破,灭楼烦国。自此,楼烦这一古老部族与中原民族融合,彻底消失,而楼烦人世代所居的管涔山永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和文化标识。

直到今天,宁武县城内鼓楼所悬明代所题匾额上,还书有“楼烦重镇”四个大字。正是因为历经了千百年的血与火,这座城市才会拥有“宁武”这个名字叫。可能是因为历史的缘故吧,宁武人身上大多有“喜怒好乐,反裘而衣,射生逐猎;矜勇尚武。”的地域文化特征。如今,遥远的楼烦部落和楼烦古国早已掩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留给人们的只有传奇般的史籍记忆。但在马仑草原,我却对湮灭的古国,对风云变幻的历史有了不一样的感触。站在草原的山崖边上,往南望,不远处是芦芽山,山尖如削,峰顶屹立着太子殿。往远处望,入目都是翠绿的森林。南面峡谷幽深,石峰挺立。怪石或成峰,或为峻崖。峻崖边沿,北齐长城残存蜿蜒曲折,填满历史的风沙,一堆堆乱石散落着岁月的沧桑。西南端坡头还伫立着几座舍利塔,是历代僧侣墓葬。有的塔基尚在,塔身散落;有的塔身破败,塔帽滚落一旁,寂寞地讲述着历史背后的故事。

在芦芽山,这种怀古幽思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因为山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深沉的,是丰盈的,也是灼热的。在这里,人们既可以完完全全地放松身心,融入到原始的绿水青山之中,心存禅境,又可以用心感受这山水之中蕴含的岁月和裹挟的文化,多少怅然古意,多少断月空弦,都在对视和阅读中一一浮现。

这种历史的感喟在我游览天池湖泊群时尤为强烈。

天池湖泊是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是由十几个海子组成的华北罕见的高山湖泊群。这些镶嵌在多旱少雨的宁武高山湖泊或纯净透明,活波欢畅,或翠如明镜,波澜不惊,一汪汪碧蓝清澈的湖水在高天厚土的怀抱中给人以惊世脱俗的空灵之美,宛如一块块柔软的碧玉,又如少女明眸善睐的眼睛,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极致之美演绎的淋漓尽致。

宁武人都把天池叫做马营海(也叫“母海”)。关于天池的记载,散见于《山海经》、《水经注》、《资治通鉴》、《晋问》等典籍。千百年来,她“阳旱不涸,阴霖不溢,澄清如镜”,既养育了汾河、桑干河这两条千里巨川,也留下了16位帝王的足迹。据历史记载,隋炀帝在天池修筑庞大的汾阳宫,其规模绵延百里,鼎盛一时。此后,芦芽山便成为历代帝王将相、骚人墨客休闲游猎的首选之地。

是的,走入芦芽山的怀抱,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这里的风景虽比不上名川秀水,但有异曲同工之处。山峦滴翠,古木参天,怪石遍布,奇峰突兀,好一处步移景异、触目皆成景的绝佳胜地。置身于她的怀抱,享受天地之融洽,神清气爽,其乐融融,真让人有一种仰天长啸的浩气,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愉悦。

这样的大山,当然值得我顶礼膜拜!

阅读芦芽山的古朴

有人说,芦芽山是一座山,也是一个文化图标,更是一组人文符号。

的确如此。芦芽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也极为丰富。悬崖古栈道,晓祖宝塔,石门悬棺,悬空村居,兵工厂原址,一连串的人文符号让眼前的芦芽山更增添了许多古朴与厚重。在此问道寻幽,清心养性,沉淀心灵,洗涤尘埃,的确是一种美妙的旅行体验。

在管涔山的悬崖绝壁和茫茫林海中,藏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悬空村”。

整个村庄并不大,但坐落于海拔2300多米的悬崖绝壁之上。背靠大山,面临峡谷。从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楼阁,形成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悬空村”原名叫王化沟村,村子已有4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中国十大古村落之一。每当下雨天,整个村庄云雾缭绕,云卷云舒,如人间仙境,格外美丽。

村子里唯一的一条“主干道”是用木桩一根一根铺起来的,路面很窄,半悬在空中,如同古代的栈道,让人担心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站在悬空街上鸟瞰,足下是百丈悬崖,涧底有潺潺流水,其声淙淙然,有如天籁。村东口还有一座龙王庙。说是庙,其实是村民日常生活的水源地,庙内并没有塑像而只有一眼清泉。

对于久居尘嚣闹市的人,身临此境,可以清心,可以净思,乃至荡气回肠,恍惚有羽化登仙之感。在这个古老的小村里,处处可见石砌的小径和古朴的民居,民风古朴,随和好客。村里的房屋多以石头和当地的华北落叶松及云杉为主建造,具有明显的晋北民居特点。因地方狭窄,有的房屋后部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则悬空而建,下面以木柱支撑着竖立在天然石壁上,与江南的吊脚楼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传,王化沟村原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四儿子隐居的地方。崇祯自尽于北京煤山之后,他的几个儿子分别由忠臣护卫逃了出来。崇祯的四儿子朱慈焕就在一位王姓家臣的护卫下来到了管涔山。为了逃避追兵,他们在深山峭壁上安营扎寨,开枝散叶,繁衍至今,慢慢的就形成了今天的悬空村。

几百年来,这里的村民始终延续着原始古朴的生活习惯。他们日常饮食以莜面、豆面和土豆为主,喝的是山泉水,睡的是土炕,烧的是木柴,运输靠骡马驮运。再看眼前的古村,青山、绿水、石辗、古树、炊烟、野花,一派田园诗情,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摈弃了世间的繁华,独守内心的宁静与超然。恰是因为这份古朴,才有了如今这个以悬空民居建筑和深山民俗为特色的世外桃源。

此外,芦芽山还有一个文化地标,那就是国家水利风景区——汾河源头。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开杏花;待到五月你来看,大麦小麦又扬花。”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汾河流水哗啦啦》,生动地描绘了汾河如诗如画般的美景。

汾河是一条神圣的生命之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流经山西省的19个县、市,养育了百分之四十的三晋儿女,同时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三晋文明,是山西人民心中慈爱而博大的母亲河。

汾河的源头就在芦芽山景区,是三晋人民饮水思源、寻根感恩的地方,这里是宁武人的生命之源,三晋人民的生命之源,也是寻根问源者的精神皈依地。

汾源四周九山汇聚,溪流淙淙,亭台楼榭,风光旖旎。源头有一水塘,塘上石壁刻有“汾源灵沼”四个大字,壁上雕有一个龙头,龙口中喷出一股清泉,终年流淌不绝。汾源灵沼处,原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刹,名为雷鸣寺。据说因汾水从石崖下龙口喷出时声如雷鸣而得名,素为晋北名刹。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此处会举行古庙会。届时邻近州县以至内蒙、河北客商游僧,专来赴会,盛况空前,声名远播。

此时此刻,古寺钟声伴着波光粼粼,掬一掬汾河清波,心潮澎湃,饮一口汾源泉流,沁彻肺腑。眼前的汾河源头变成了一首诗,也变成了一曲三晋文化与山水完美融合的交响乐章。人们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云天相依,山水为伴。这里既有心跳和脉搏,也有飘动的炊烟,还有田园生活的气息,显得姿态优雅,温婉妩媚,如同古老时光中的一幅插图……

是的,芦芽山留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最质朴、最真实的美丽。他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和文化之山,更是一座精神之山。

走进芦芽山,我已不是我,而是山中的一朵野花,一脉山泉,一缕山风,一声鸟啼……

作者简介

郝成林,男,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教师,省作协会员,对文学苦旅矢志不渝,作品多次获奖。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