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思想政治》教材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情境化教学让看起来非常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更加直观、感性,更加接近高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语文》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观念。收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历史》教材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艺术作品40余件,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9月,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将率先在部分省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投入使用。新教材呈现哪些新气象?8月27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相关情况。
思想政治 在理解中贯彻新思想,在感悟中建设新时代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全套教材共7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4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3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总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张异宾介绍,教材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让学生理解为何、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整体构建、分块安排教材内容。必修4册教材采取总分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览和基础,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了解;《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分领域进行深入阐释,让学生具体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性必修3册教材则重在培养学生用全球视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用法律手段处理日常问题,用科学思维探索认识世界。
教材编写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注重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材料,便于学生结合实践理解理论问题、利用理论解决实际困惑,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改进教与学的方式,通过活动与正文相互嵌套、问题情境创设、综合探究活动设计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教材设置单元导语、课导语、正文、穿插于正文中的各种栏目、综合探究。基本栏目有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人名言、名词点击等5种类型。部分教材设置了体现本册特点的栏目。这些栏目和正文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从不同角度展开内容。
为突出综合性和实践性,教材设置了《综合探究》内容。《综合探究》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围绕议题,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 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高中收入古诗文有67篇(首),占全部选文的49.3%,这里面有一部分是课文,一部分是课外古诗词诵读,这部分不是课文,如果按纯课文来算的话,古诗文占了42%左右。大家关心的是背诵,其实背诵篇目不是很多,高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才20篇。如果以三年来算,平均每个学年也就六七篇,并不是很多。”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说。
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创新教材体例设计,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核心,细化出“伟大的复兴”“使命与抱负”“青春激扬”等若干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组合和内容选择的一条重要线索,发挥语文教材的铸魂培元作用。以课程标准规定的12个学习任务群作为另一条线索,将其分解为若干学习专题,构成28个学习单元,落实语文素养的各项培养要求。
28个单元中,22个单元以课文为核心构建,基本栏目包括单元导语、选文、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选择性必修教材称为“单元研习任务”)。单元导语提纲挈领地说明单元人文主题、选文情况、核心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学习提示设置于课文后,重在激发阅读兴趣,提示学习重难点,提供阅读方法和策略。单元学习(研习)任务实行结构化设计,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体验性和探究性实践活动,综合提升语文素养。教材将写作任务融入单元学习任务中,读写结合,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读什么写什么,解决读写分离的问题。教材还有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这些单元以一体化设计的学习任务为核心,带动整本书的阅读或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材强化语文实践活动,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围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深度阅读、读写结合为指向,灵活设计“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改变过去常见的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思路,注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语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历史 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和评判中
普通高中《历史》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3册。
普通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中国史学会原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张海鹏介绍,教材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5个核心素养,总体安排、各有侧重地进行内容和栏目设计。通过正文、历史图片、地图、栏目及问题探究与学习拓展,既体现历史知识的学习,又强化历史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通史与专题史结合,多维度呈现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必修2册教材按通史的体例编纂,以时序为基本框架,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五种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选择性必修3册教材采用专题史的形式编纂,呈现中外历史上的重要内容,各专题内具体内容则依照时序进行表述。
教材每课以正文为主体,辅以一些功能性栏目。其中,“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所涉及的主要历史内容和学习要求,“导入图(语)”生动、简洁地引出本课要讲述的内容,“学习聚焦”提示学习重点,“史料阅读”简要补充拓展相关文献材料,“历史纵横”对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等作进一步补充、扩展,“思考点/学思之窗”强化学生对正文涉及内容的思考,“探究与拓展”重在提升学生对相关材料、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每册教材各设一节活动课。(本报记者 靳晓燕)
编辑:闫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