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汾源儿女>>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数风流人物】雷锋 王杰
2021-06-23 09:17   来源: 人民网

雷锋:工作积极 热心助人

雷锋像。新华社发

雷锋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全军挂像英模。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现长沙市望城区)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他7岁时成为孤儿,在穷乡亲的拉扯下,挣扎着活下来。

1949年8月,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解放了,雷锋从此翻了身。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幸福成长,他参加儿童团,进小学读书,并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后来,他到鞍钢当拖拉机手和推土机手。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0年1月,雷锋应征入伍。同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雷锋说:“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他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他大胆管理,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

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自己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用来帮助受灾群众和家庭困难的战友,并常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为群众做好事。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出差时,他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群众称赞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年仅22岁。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他受嘉奖多次,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节约标兵”,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时至今日,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

王杰:英雄精神永流芳

金乡,这是一片孕育英雄、培育英雄的土地。

地处孔孟之乡山东济宁的金乡,历史上曾涌现出多位英雄人物。如今,金乡县的王杰村有一座风格独特的纪念馆,苍松翠柏环绕的馆内,英雄战士王杰的雕塑巍然屹立。

王杰,1942年出生,山东省金乡人。

听着黄继光、董存瑞等战斗英雄故事成长的王杰,从小就崇尚英雄。1961年8月,王杰放弃了读高中的机会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当时的济南军区装甲师某部工兵营1连。

入伍后,王杰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3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当兵4年,王杰写下了23本、总计超10万字的心得日记。

1965年7月,王杰在组织民兵训练时突遇炸药包意外爆炸。危急关头,年仅23岁的王杰为保护在场的另外12名民兵,用身体扑向炸药包,挽救了其他人的生命,而他自己以身殉职,壮烈牺牲。

2009年,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9月25日,王杰被评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56年来,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革命精神被广为传颂。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王杰精神,当地政府于1968年将王杰的出生地华堌村改名为王杰村。如今,王杰广场、王杰中学、王杰班、王杰少先队、王杰示范岗,无论在军营还是在地方,处处都能看到王杰精神的发扬光大。

成立王杰精神研究会,积极编写王杰精神党员干部读本;依托王杰村王杰烈士纪念馆、王杰故居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王杰精神传承教育研学中心,组织当地党员开展“弘扬王杰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党日活动……一系列学习王杰精神的活动,在英雄的家乡蓬勃开展。

王杰生前的日记,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王杰纪念馆的墙壁上,张贴了一些摘抄下来的话语,供后人瞻仰——“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入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也甘心情愿。”“我一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人民的勤务员。”“干什么工作都要一心一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埋头苦干,踏踏实实。有了成绩不能骄傲,遇到困难不要失掉信心。”“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除了“两不怕”精神,王杰曾写在日记中“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三不伸手”精神,也让许多干部群众深受触动。

“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班”始终继承和发扬“王杰精神”。转型以来,“王杰班”战士个个熟练掌握11种打击火器,在全旅率先人人取得通信、射击、驾驶3大专业的等级证书。前不久,旅组织装甲步兵专业考核,“王杰班”在全旅建制步兵班中综合排名第一。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