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汾源儿女>>正文

 

战“疫”故事丨记录“疫”线最美身影(二)
2022-10-17 16:42   来源: 宁武组工

这个时代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他们在疫情期间闻令而动

与时间“较量”

同疫情“赛跑”

他们是无畏的宁武“抗疫人”

积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以实际行动

体现责任担当

践行初心使命

共同筑起

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他们的身影

让我们每个人感动

让这个深秋变得温暖

随着兄弟县市、爱心企业家援助的抗疫物资源源不断的送达,物资分发人手不足成为面临的一大难题,做为防控物资保供力量的一员,李红光深知自己的责任,“绝不能懈怠,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尽快将物资送达给一线奋战的兄弟姐妹!”他这样告诫自己。疫情以来,他坚持战斗在工作一线,清点物资、装卸货物,工作到凌晨已经是常态。仓库寒冷,休息不便,他每天站着工作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连日来加班加点的高强度工作,他患了重感冒,但他却没有怨言,没有退缩,往往是在深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第二天一大早又会准时出现在工作现场。“我是党员,在这紧要关头,我必须守在那里,清点物资,那里的岗位离不开我。”他毅然对妻子说。

连日来,他带病坚持工作,和同事们、民兵们、志愿者们接收蔬菜13万余斤,生产生活物资及其他各类抗疫物资7300余件;第一时间为一线人员发放蔬菜9万余斤,其他物资5000余箱(件),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勤物资保障。

作为全县居住人口众多、游客聚集的东寨镇干部,在疫情发生后,他白天组织各村有序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晚上加班整理汇总、安排部署。跟他一样,在县城中医院上班的爱人同时也奋战在抗疫一线,两口子一连十多天都没有回过一次家,只能将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暂时托付给亲戚照料。

疫情发生时候正值国庆期间,除了检查重点场所,120余名滞留游客的日常生活和情绪也时时让他牵挂。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给他打电话,他总是不厌其烦的为大家解决各种问题,耐心解释疏导。得知一对来自江苏的夫妇因为不适应东寨寒冷的气候,急需防寒衣服的消息,他第一时间便将镇里储备的防寒衣服给外地游客送过去,并及时与东寨经营保暖内衣商户协商沟通,帮助需要的游客集中采购保暖衣服,受到了外地游客的交口称赞,这对夫妇在隔离结束临走时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因为您我们明年还要来东寨看看”。

面对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疑难杂症,他不等不靠,亲自指挥协调,将困难一一破除。他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前、不舍昼夜,用他瘦小的身躯承担起一方百姓的健康平安,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温度与担当。

面对本轮疫情,宁武县市场监管局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尽锐出战,赴一线、管市场,控餐饮、稳物价,筑防线、保安全,切实担当起抗疫重任,用“市监蓝”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绿”。冯小甫就是这支队伍的一员。

10月3日晚8点,他接到紧急电话,市场局前期对宁武县各蔬菜水果门店从业人员摸排中发现一管混采阳性。收到指令后,他迅速带领执法队员,连续工作七个小时,对县城所有经营蔬菜水果的商铺逐店逐铺摸排回访,完成排查已是凌晨3点,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倒头就睡,但不到4点他再次接到了初筛阳性病例确诊的电话,他立马打起精神,一把凉水冲脸,第一时间召集执法队员开始排查确定去过高风险区朔州大运水果批发市场重点人群的工作任务,虽然他整晚睡眠还不足一个小时,累极了、困极了,但是他知道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共产党员,要冲在疫情的第一线,不能怕累,不能叫苦。也许他没有计算过,从3日晚接受任务到4日晚休息,他将近工作26个小时。

在维护市场秩序中,他知重负重,心系群众,冲在第一线,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保供超市督查组,分小组驻守5个保供超市,督查保供超市是否依法合规经营,是否严格落实明码标价,确保粮油菜肉、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守护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守好疫情防控的“民生线”。

在这场战“疫”中,他毫不犹豫、主动担当,24小时在岗在位,是和群众并肩战斗的知心人,是抗击疫情的排头兵,更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忠实践行者!

“收到,马上出发!”日夜坚守,闻令而动,向“疫”而行……这是疫情防控隔离转运组队员秦撰英自疫情突发以来每天的常态。自今年4月份被分配到宁武火车站从事入宁返宁人员查验两码、信息登记、点对点转运等工作,她已经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了将近7个月时间。此次疫情突发,凭借丰富的防控经验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她被分配到隔离转运组,负责对流调组推送来的密接者进行信息核实、安排转运车辆、送达隔离酒店等工作。转运过程中几乎每次都会接触到密接、次密接人员,危险、辛苦不言而喻,但她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丝毫懈怠。

“每一次行动都必须争分夺秒,多耽误一分钟病毒就多一分钟传播的风险。”每日连轴转确实疲惫,但只要接到命令,她就立刻做好调整,进入工作状态。从10月4日凌晨6:30分,赶赴龙凤公馆小区转运第一批隔离人员开始(确诊患者居住单元),她和隔离转运组的全体成员共为九个隔离点安排转运了575人,安全送达每一个隔离人员的背后,都饱含着转运人的辛勤付出。护送第一批人员入驻指定隔离酒店时,她不慎从台阶上摔下来,膝部受伤防护服摔破,但她不顾疼痛换好防护服继续下一个转运任务。在核实基本信息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信息真实有效,还要及时安抚重点人员情绪;为了不浪费防护服,饿了就啃一些干粮,尽量不喝水,每次任务结束,都要进行反复消毒......她说:“苦点、累点没有什么,大家都很辛苦,希望疫情尽快结束,恢复正常。”

“我报名,负责此次疫情隔离点的消杀工作!”36岁的他,自2006年退役以来,先后当过消防队员、警察,曾参加过四川九寨沟抗震救灾、甘肃省文县泥石流救灾、河南抗洪等多项救援抗灾工作,此轮疫情袭击自己的家乡,他毅然决然报名参战,带领蓝天救援队员负责封控区域和隔离点的消杀工作。

穿上密不透风的双层防护服,背上70多斤重的消毒液,与消杀组6名勇士来回奔走在隔离点以及各单位、社区等封控、管控区进行24小时消杀,每天至少走上3万多步,一天下来,医用隔离面罩下,早已挂满了哈气和雾水,汗水交织湿透了衣背。

数天来,他带领的这支“抗疫消杀突击队”连续奋战,发挥“尖刀”作用,楼梯、墙体、扶手、门窗……保证不落下每一个角落,“与灭火相比,与疫情病毒作战,更加具有隐蔽性和危险性,需要更加耐心、细心。做好消杀同时,更加注重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消杀流程,确保不出一丝纰漏。”接受过岗前培训的他在消杀过程中严谨认真,确保精准消杀、不留死角。

他与他的队员们用坚定的信念筑起严实的消杀防线,饿了吃口干粮,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夜以继日,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筑起坚实的堡垒。

疫情突发后,他迅速集结沤泥湾村、王化沟村、张家崖村的党员、群众组建成立了一支疫情防控卡口队伍,10月的涔山乡冷风瑟瑟,夜晚更是寒意逼人。从3日深夜开始,他的“战场”就转移到了支锅石疫情卡点,每天从早到晚连续12个小时坚守在岗位上。他很忙,忙着协助交警做好登记、劝返工作,忙着做好“一测二问三登记”,“同志,你好!请出示行程码、扫场所码,配合我们进行登记检查。”这些话语他每天都要说上百遍,趁着没有车辆的间隙,他又“闲”不住了,转身熟练操作起消毒器具对卡点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每次换班,他总是耐心地交代好所有事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家休息。

第二天大清早他又开始了逐户摸排、防控宣传工作。排查完外地返乡重点人员后,立马开着他那辆破旧的皮卡车,赶去支锅石疫情卡点值班,路过偶尔看见村民聚集,还不忘喊上一嗓子:“疫情严重,把口罩都带起来!赶紧回家待着,别再出来跑串扎堆了!”有人劝他歇一歇的时候,他憨笑回应:“嗨!没什么!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为群众站好岗,守好家,这不就是党员和村干部应该做的事嘛”。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硬仗之中,默默履行着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职责。

他说,“我是一名志愿者,疫情不退我不退,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能尽最大的力量做更多的贡献。”

他家上有80岁的老父亲,下有刚出生5个半月的小女儿。疫情当前,从事志愿者7年的他决定暂时放下小家、服务大家,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下,奔赴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志愿者的使命与担当。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他在此次志愿服务中半开玩笑的口号,他也是这样做的,一出家门便一头扎到抗疫一线在不同角色之间来回转换。核酸检测秩序维护,整理、清点救援物资,分发、搬运蔬菜,参加物资捐赠活动,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得知县融媒体中心一线报道记者短缺,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联系县融媒体中心,参与新闻报道和视频拍摄工作。创作《志愿者的身份》《突如其来的疫情》《沉默的街》三首诗歌,并录制成视频,通过抖音号发布,用自己的力量给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的市民提振信心。

他不是党员却一心向党,不在一线却深入一线,在这场“战斗”中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90”后“一肩挑”村干部的他,曾就读于新疆农业大学,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留在大城市,而是通过2021年山西省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考试,回到了家乡宁武,经组织选派、村民选举担任怀道乡下官庄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

10月4日凌晨,在乡值守的他看到微信群里明天将进行全员核酸的紧急通知,瞬间紧张起来,意识到即将有一场硬仗等着他,这一晚他将明天的全员核酸检测流程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又一遍,却还是难以入睡,生怕有什么细节遗漏。

核酸检测现场,他套个迷彩服,搓搓冻僵的双手,就投入工作状态。村里许多老人身份证总是忘记带,他就照着花名表一个个的找,笑着说:“这也不赖啊,找两天我能把不常见的村里人都给认住了!”就这样做一个登记一个,做一个嘱咐一个:“大爷你可把口罩戴好,光捂着嘴可不管用”,“叔,这两天城里也没活了都静默了,可别出去了啊”。对村里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会带领医护人员亲自上门采样。

疫情来得突然,但却意义非凡,他在疫情防控一线度过了自己的28岁生日,他把年轻干部的活力和干劲默默奉献给农村,在一次次登门问询、宣传中,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搭建起了通往群众心里的“暖心桥”。

图文:王旭东 穆永平 张鹏 齐超凡 杨媛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