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汾源儿女>>正文

 

人民日报要闻版今日刊发保德县道德模范张旭峰先进事迹丨闯激流勇救人 传经验护安全
2024-01-31 18:33   来源: 人民日报

“爷爷,给我签个名吧!”“我也要,我也要!”在山西忻州市保德县实验小学,讲演一结束,全国道德模范张旭峰就被孩子们围了起来,争先恐后地要让他签名。

就在刚刚,张旭峰才讲完一段惊心动魄的救人故事,又耐心普及起防溺水的常识:“咱们保德啊,就在黄河边上。但你们千万不要去河边玩水,可危险呢!”这位曾在黄河里翻腾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如今投身于防溺水的宣讲中。每年演讲至少十几场,每次都免不了语重心长地叮咛一番。

“那爷爷您说,黄河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有学生好奇地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和我们可亲可亲啦。可是另一方面,汹涌澎湃的河水,又夺走了多少好儿女的生命呀。同学们,一定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呀。”张旭峰顿了顿,思绪随着回忆飘向了多年以前。

“失火找消防,落水找亮孩。”在保德县,只要提到张亮孩三个字,大家都知道他就是那个黄河水里救人无数的好人——张亮孩,就是张旭峰的曾用名。

张旭峰下水救人照片

50多年来,他40多次跳进黄河救人,成功救起13人、打捞溺水者19人。

那时的黄河,横亘两山之间,数百米宽的河水湍流不息。“没日没夜的河吼声在几十里外的山上都听得一清二楚。”张旭峰家住在黄河岸边20米处,是当时县里仅有的几个宽敞渡口。吃水从这里担、渡船从这里坐、游泳从这里下,人来人往,难免有人溺水。

1968年5月17日,14岁的张旭峰与同伴们在河边嬉戏,突然传来了焦急的呼喊声:“亮孩亮孩,毛吞不见了!”四处张望,河面上果然看不到玩伴毛吞的身影了。尽管有些害怕,可他还是咬咬牙,一个猛扑扎进河里,找到毛吞,拼命推拉着向岸边靠去。但却不顺利,没救起来人还喝了一肚子水。回到岸上恢复片刻,他再次跃入河中,潜到毛吞身下,用头和肩膀推动,把比他重的毛吞推上岸边。

虽然人救上来了,但张旭峰却感到了自己技能与力量的不足,花了6毛钱买了一本游泳教材,学习各种救人方法——“那是我当时6天的工资。”练憋气,他把脸埋在水盆里,走路也不忘练习;练力量,他每天抱着铁砧举重。“随着时间推移,我水性大增,二十来岁就能横渡黄河,潜底淘沙。”多次救人的他名气越来越大,从偶遇相助到别人上门来请,他有求必应。

最危险的是1983年农历二月。“你爸呢?”“我爸跳了黄河了!”回忆起当时与儿子的对话,妻子王秀琴一辈子都忘不了。原来,吃完午饭,张旭峰带着4岁的小儿子去村里办事,忽然听到呼救,便撇下儿子,一路飞奔、一路脱衣,随着一声扑通,越游越远。

被儿子叫来的王秀琴,在岸边失声痛哭。当时的黄河正在排凌,冰块碰撞,河水冰冷湍急。眼看张旭峰游了5里,终于找到了已经昏迷的落水者,然而正处于河岸的三角危险地带附近,一不小心就会被冲入旋涡或者顺流裹走,一位年轻人试图下水救人也不幸被河水卷走。后来,张旭峰抱着落水者,勉强游向河中沙渚暂时落脚,坚守了整整两个多小时,终于被船接上了岸。

落水者最终被救醒。看着浑身被冰凌割伤、两条腿已冻成青紫色的张旭峰,围观的数百群众深深地感动,争着脱下自己的棉衣。医生说,泡在冰河太久受了大寒,不能再接触冷水了。但是,“生就生在黄河边,哪能见死不救了。”

多年的经验,让他熟知防溺水的技巧。“遇到紧急情况,一定不能着急,不能乱扑腾、不能急着站起来。你们想一想,一根木头,竖着就会沉到水中,可要是横着呢?”张旭峰给孩子们打了个比方。

“懂啦!那我们怎么救人呢?”过程中,有孩子提问。“你们还小,得首先保护好自己。”紧接着,张旭峰笑呵呵地说:“要想救人,首先得自己有力量。”直到现在,张旭峰每天仍坚持骑行与健步至少20公里。虽然头发早已飘银,但面色却仍红润光滑,精神矍铄。随手握拳,五个手指头捏得咯咯作响。

在宣讲中,张旭峰还常常被问到怕不怕这个问题。“怕呀。所以,我从不为财物下水。从小,我就崇拜刘胡兰,觉得人的一生,还是要有意义。”张旭峰说,自己出身于革命家庭。黄河边上的父亲、弟弟都曾经救过人,他们都觉得是应该做的。”

“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是一封署名为“一位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少年”在今年给张旭峰寄来的信中的一句话。正如无论是几十年前有人叫他傻子,还是近年来人们称赞他是救人的英雄,面对这些评价,他说:“其实我就是个普通人,但是我想活得有意义。什么有意义?为救人,就有意义。”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