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看支部是堡垒,党员做先锋在发展经济、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基层治理、农业生产第一线忻州市优秀退役军人党员积极响应号召、扎根基层舞台向新而立、向阳而行他们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兵支书”他们的故事生动彰显了退役军人党员“点滴见初心,忠诚不褪色”的先锋形象
刘宏伟
忻府区董村镇刘家山村党支部书记
刘宏伟在苍龙山生态园向访客介绍油菜花品种
刘宏伟放弃经营多年的事业,返乡投身家乡建设。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只要能让村民收入哪怕提高一块钱,他的工作就没有白干。任职以来,该村依托苍龙山自然风光、忻县东红色革命文化、田园资源和村庄特色风貌建设,致力打造以农业采摘、农事体验、红色革命教育、休闲度假为支撑的乡村旅游项目,成立了忻州市忻府区苍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共同建设利益联结机制,带领村民闯出一条“空间变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产业振兴路。如今的刘家山,荒地变绿地、旱地变水地、三无变三通、危房变小院、闲置变活宝,真正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李成功
定襄县晋昌镇北西力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成功在村集体大棚给西红柿拔草、打掐、顶尖
李成功回到家乡后,积极投身到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中,苦活累活抢着干、脏活累活带头干,通过个人努力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提起李成功的工作作风,村民们总是能举起大拇指。近年来,李成功带头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流转150余亩土地,带动70户村民入股,解决村民就业人次300余次,带领村民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
康利东
原平市大林乡向阳村党支部书记
康利东入户调解村民田埂纠纷
康利东到村任职以后,针对村内文化活动少、基础设施弱、矛盾纠纷多等问题,着力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一是以党建聚民心,改造提升村级阵地,硬化公共活动场所5000平方米,以“四进农村”活动为契机,开展文艺演出40余次,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二是以乡贤助民生,针对多年来跨河桥冲毁,群众进城绕行的问题,举办乡贤议事会,组织乡贤自发捐款20余万元,带动村民义务出工出劳300余人次,2个月完成过河便桥的修建,彻底解决了“行路难”问题。三是以治理纾民怨,针对村内信访积案多的问题,吸纳8名村“两委”干部、老党员、网格员和老干部,成立矛盾调解委员会,有效化解陈年信访积案12起。同时,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头拆除占道违建200多处,拓宽村内狭窄街巷2.8公里,修整田间路3.6公里,维修损坏灌溉渠30多处,展现了一名退伍军人和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张小龙
代县新高乡陈家堡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小龙深入村户一线工作
张小龙带领村“两委”大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基层治理上,以改善农村环境为抓手,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完善,实现村庄环境大变样。在经济发展上,精准把握陈家堡村特点,积极申请冷库项目,项目建设总面积600平方米,共修建2个冷冻库,4个冷藏库,共实现存储360吨,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民生实事上,多年来,陈家堡村村民依靠露天井取水,每天供水时间有限,村民吃水用水并不方便。张小龙多方奔走、四处协调,及时为村民修建了全天供水站,让村民24小时都能喝到放心水。
贾保平
宁武县凤凰镇秃峦妥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贾保平同志为村内60岁以上老人做午饭
贾保平自任职以来,扎实开展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急难愁盼,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58万余元。他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村内60岁以上独居老人做饭难的问题,立足“搞服务、聚人气”,结合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提升行动,积极联系沟通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每周给村内60岁以上老人做一顿饭,通过“小餐桌”,聚起了“大民生”,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甄继荣
岢岚县三井镇团城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甄继荣在村航天助农馆直播销售特色农产品
甄继荣任职以来,充分借力帮扶优势资源,带领团城村党支部领办成立岢岚县飞天助农专业合作社,依托“特色产业+电商”的运行模式,开发出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的特色农产品,投入56.6万元打造航天主题农产品展销馆,截至目前,飞天助农专业合作社已累计收入30余万元。同时,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入手,针对村内河道水流湍急、直接威胁村民住房安全的问题,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派出大型挖机及时对河道水流进行改道引水,并为团城村河道实施护坝200米工程,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王健
河曲县刘家塔镇黄尾村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健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王三憨理发
王健任职后,立足群众和村内需求,从碓臼也村引入自来水、修建幸福养老餐厅,引入蓖麻养蚕、富硒杂粮等产业项目,争取上级资金80万元发展“养殖+光伏”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黄尾村带来了明显变化。他时刻将群众需求记在心上。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发动群众为村内1名患病住院的孩子捐款6000余元;为村内1名独居残疾人捐款7000余元,极大缓解了当事人的家庭经济压力。久而久之,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帮助做一些日常小事,已经成为他日常习惯。如今,在他的带领下,“一家有难全村帮扶”,是黄尾村不成文的村风,也是村里最靓丽的风景线。
编辑:郝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