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学习>>正文

 

领导干部不妨学点“农活”
2019-08-28 10:25   来源: 黄河新闻网

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考察,有这么一个细节:现场,见几位林场职工正在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总书记走过去,向他们询问作业方法,并拿起一把开沟犁,开沙沟、铲黄沙,同他们一起干起来。旁边有村民问:“总书记的体力还好啊?”总书记说:“这点体力还得有!”

娴熟的动作,简单的对话,让人一看就是一个干活把式。在陕北高原,他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都干;在福建宁德,他一把锄头扛在肩,大步走过田埂,跟大家一起清淤修渠;在首都北京,他一下车就扛起铁锹,走向植树地点,同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对有着七年知青生活、并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经历的习近平总书记来说,这些或许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但难能可贵的是,从做知青,由梁家河一路走来,无论岗位如何变换,职务高低,他却从来没有丢掉干农活这个“本事”,有机会总是能够同群众一起干一把,在农村调研考察时,问起群众农活来,也总是句句在行。

娴熟的动作、干活的把式,折射出的是坚守的初心。与人民在一起,和群众同劳动,数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熟悉的姿态背后,是不变的情怀。由习近平总书记娴熟农活,想到我们现在的领导干部,很多都有着农村生活的经历,是吃农家饭长大、从田埂上走出来的,但今天有多少人还会干农活,有多少人再去体验过农活?我们常说,要走完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就当包括田间地埂,是否走到了?当然,这并非说每个领导干部一定都要扛起锄头与农民群众一道去干多少活,但这起码的情怀,起码的“本事”,却不能丢掉。否则,何谈密切联系群众,又何说一心为民?

无疑,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无论职务高低,都不妨学一点“农活”、掌握一点“三农”常识,当然,这并非让你拿来“作秀”,起码是干事说话不当“外行”。这样,才能更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取信于民。过去,我们的领导干部都曾背着行李下乡,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使得干群关系非常密切。今天,新时代,这种传统作风理当更弘扬,说到底,也是对初心的最好坚守。

“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习近平总书记甘肃之行,给我们留下一个个难忘瞬间,传递的是人民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他对农活的娴熟,更给各级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初心教育课,真正不忘初心使命,就当躬身群众中,懂一点“农活”,扛起锄头就能干。切莫以为这是小事小情,见微知著,实际上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最好的“粘合剂”,也是践行初心使命最贴心、最能让群众感受真情的方法。

十亿人民九亿农,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个国情任何时候都不可忘。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这是总书记十八大以来一再强调的,其中的道理,党员领导干部都当深刻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领导干部必须学会一些“农活”,当中有传统、有情感、有初心、有本色,更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践行初心使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贾合祥)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