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民情民声>>正文

 

宁武张存海:利用毛健茶技艺 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2020-08-27 09:54   来源: 学习强国

宁武县,又称凤凰城,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其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帝王将相都喜欢来此狩猎、避暑休闲,历代的京官、南方籍文官武将在宁武任职者居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饮茶嗜好。宁武人受其影响,不仅留下了饮茶习惯,还掌握了制茶的技艺,自此饮茶之风在宁武盛行,一直延续至今。

 

毛健茶

 

宁武县小石洞村的张存海,已是宁武毛健茶(也称毛健草茶)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据张存海介绍,自曾祖父张鹏根起,张家的父辈们伏天便从事毛健茶加工制作,到了自己这辈,张存海依旧遵循了祖父辈们的脚步,平日从事木匠工作、伏天制作毛健茶。

毛健茶制作技艺分为挑拣、煮青、脱水、揉捻、发酵、清洗、晾晒等制作环节。需用90度的水来煮茶,煮好的茶要放入专门配备的柳编框内,并对其进行脱水;脱干水后的茶,再由人工进行揉捻;之后进入关键的发酵阶段,发酵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方法,前后要花上十来天的时间,先要把茶放在瓮子里进行蒸制,放上三四天之后将茶取出再放上棉被避免水分流失,到了后期每天需要进行2-3次翻换,越临近发酵结束翻换次数也就越频繁;发酵之后便是进入清洗环节,清洗之后再进行自然晒干。此时的茶依旧属于半成品,还需要再进行二次加工才能形成茶饼、茶砖等毛健茶成品。毛健茶制作技艺采用祖传实木机械制作,整个流程都是用木制工具制作完成,比如柳编框、瓮子,就连捻茶用的实木碾都是纯实木的。“至今我们家用的实木碾还是祖上留传下来的呢。”张存海说。

 

毛健茶部分制作过程

 

张存海(左)与员工一起制茶

 

2007年,张存海成立了宁武县九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张存海就将贫困户纳入到了合作范畴,他带领合作社成员一起种茶、采茶、制茶。由于合作社建立在宁武县万年冰洞景区内,张存海便利用“旅游+产品”机遇,一边传承着传统制茶技艺,一边带领着社员们创造新的生活。

 

员工们采摘毛健茶

 

2010年,宁武毛健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忻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存海被列为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健茶制作技艺传承人。2017年宁武毛健茶制作技艺被列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张存海被列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健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2019年,张存海成立了毛健茶制作技艺扶贫工坊,采取了“政府+企业+贫困户”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带动了周围100多家农户中130多人采集毛健茶原材料,户均收入8000余元,其中涉及贫困户60家。2020年,张存海的工坊又新增了30家贫困户,为10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据张存海介绍,今年,他已成功举办了3期非遗培训班,从非遗传承、毛健茶技艺、传承谱系等多个方面对培训人员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

 

员工采摘毛健茶

 

今年50岁的张润兰,家中有三口人,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人靠种庄稼生活,家庭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2019年6月,张润兰加入了张存海的工坊,成为了工坊的一名员工,“活也不累,每天工作八小时,一个月就有1400元的收入,干几个月就能顶之前我们家一年的收入呢。”张润兰高兴地说。今年4月份,康改枝和母亲两个人一同加入了张存海的工坊,据康改枝介绍,在加入工坊之前,除了干点儿地里的农活,她们没有任何工作可做,也没有收入来源,家里的生活状况也不好,“现在我们不仅有活儿干,还有了收入,生活条件也改善了,日子也过得好了。”康改枝说。

截至目前,张存海已经成立了两处非遗传习馆,一处位于万年冰洞景区,占地约3340平方米,以生产制作销售为主,年总加工能力达11吨,现有固定贫困户员工15人;另一处位于宁武县城刘家园外环路二期移民区,占地约750平方米,以毛健茶精细化挑拣、成品茶包装、销售、产业带贫、安置贫困户就业为主,现有贫困户员工12人。此外,在宁武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毛健茶种植的政策下,张存海在万年冰洞景区附近的麻地沟村又扩展了一处集毛健草育苗、种植、传统制茶技艺培训、茶园观光、非遗古法制茶互动为一体的毛健茶产业综合体验基地,据介绍,该基地可直接吸收贫困户30多户,员工70多人参与毛健茶种植。

 

 

编辑:闫凤婷

 

 

 

 

政务动态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