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武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力攻坚深度贫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破解深度贫困、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注重“扶上马”,更注重“送一程”,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得出”的搬迁户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
5月31日,阳光和煦。记者乘车抵达位于宁武县凤凰镇马家湾村的山西品尚服饰有限公司,也是该县落地实施“巧媳妇产业扶贫工程”精准产业扶贫的中心基地。该公司占地面积40亩,厂区总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
59岁的王明桃是宁武众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的一员,也是在该公司享受就业扶贫政策的一员。在宁武县西马坊乡东沟村住了大半辈子的她,去年和乡亲们一起搬进位于马家湾村的滨河二期移民安置小区。“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还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的门路!”王明桃高兴地说。
据了解,还有和王明桃一样的好几个搬迁群众在这里就业。在大山深处,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搬迁户,已然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到新家园,开启幸福新生活,逐步实现着“门口就业、顾家赚钱”。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宁武县扶贫办主任科员郭伟说,“搬迁群众充分就业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不仅需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住得下去,只有充分就业,才能安居乐业,才能筑牢脱贫根基。”宁武县“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核准搬迁对象3699户9102人(建档立卡2166户5459人,同步搬迁1533户3643人)。为了解决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该县充分聚焦增强搬迁户后续发展能力,积极整合各种惠农政策,着力构建“帮扶措施不减、叠加产业不减、政策支持不减”的“搬迁+”脱贫模式,多措并举抓实后续扶持工作,帮助搬迁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加速向前。
一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由县政府为贫困户提供户均1-1.5万元财政补助资金和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鼓励搬迁户入股种养殖企业或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发展生猪、肉牛、肉驴、绒羊养殖和食用菌、中药材、油用牡丹、干果林、沙棘林种植等特色种养殖项目,694户2126人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通过参与特色农林业和养殖业实现脱贫。二是拓宽创业就业渠道。以移民扶贫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境内煤炭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助推脱贫攻坚,提升产业扶贫质量。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引进服装加工、茶叶制售、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项目,打造特色品牌,延长产业链条,为搬迁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开辟更宽的增收渠道,力争使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实现一人就业创业,增加搬迁群众工资性收入。截至2019年底共1474人建档立卡贫困搬迁对象通过务工实现转移就业,119人通过生态护林员、清洁工等公益岗位实现就业。根据护林需要,今年新聘用16名贫困护林员(天保9名、生态7名),全县贫困户护林员达到1041名。三是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紧紧围绕“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一基本理念,制定《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帮扶及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推动脱贫攻坚水平持续提升。贯彻实施《宁武县关于鼓励支持贫困户“三自一带”奖补的实施意见》,对自主创业的种植户,按当年种植收入给予奖补;对自我发展养殖业的,按当年养殖收入给予奖励。对自我发展家庭作坊、商店超市、饭店旅社、交通运输等产业的,该项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的,每户每年补助一定资金。四是提高政策兜底保障水平。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或扶养人搬迁家庭,符合最保生活保障范围条件的应纳尽纳、差异补助、动态管理,全县建档立卡搬迁户共兜底保障脱贫1077户1582人。
截至目前,全县2166户5459人建档立卡搬迁户全部落实后续帮扶措施,其中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旅游服务等产业扶持936户3153人,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1174户1468人,通过公益岗位吸纳就业119人,通过办理低五保兜底保障1077户1574人。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不断完善,一户户贫困群众正式开启全新生活,一个个小康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刘强)
编辑:闫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