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题2018>>脱贫攻坚宣传栏>>正文

 

脱贫攻坚决战完胜·风采录|李家沟村贫困户靠扶贫牛养殖趟出一条致富路
2020-08-20 15:12   宁武新闻网

“小牛群 大产业” 真牛!

——李家沟村贫困户靠扶贫牛养殖趟出一条致富路

宁武县西马坊乡李家沟村是个只有35户100人的小村庄,贫困户19户61人。“小牛群”是说2018年产业扶贫,贫困户每户发放1头西门塔尔红白花肉牛种牛,规模不大。

“大产业”是指李家沟村的村民依靠扶贫肉牛到2020年7月底已经产牛犊10头,到了年底还有7头待产,按照肉牛市场行情,一头6个月大的牛犊可售价11000元左右,那就是每户贫困户每年最低增收10000元,是村民赖以生存、防止返贫的大产业。

 

 

2018年5月,同煤集团按照省直企业帮扶属地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工作安排,委派在宁武县境内的北辛窑煤业公司帮扶西马坊乡的李家沟村和斜坡村。为了详细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驻村工作队长程建国带着2名队员入村串户访民情、田间地头拉家常。经过2个月的走访,工作队和村两委确定了精准扶贫的第一个目标——用北辛窑煤矿帮扶的2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成立了宁武县李家斜坡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天然保护林区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经过多方联系,牛买回来了,但是怎么养?谁来养?工作队和村两委召集全体贫困户一起商量运营模式。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政府+合作社+农户”方式,实行以“分牛入户、集中放牧、乡村主导、企业监管、农户受益”为原则的肉牛养殖模式,白天贫困户轮流派人放牧,晚上牛各回各家,由贫困户自己管理。这样既解决集中圈养的场地和卫生防疫问题,降低了运行成本,又增加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对于在册户籍只有100人的小山村来说,李家沟村唯一的五保户邢义和的变化显得格外惹眼。邢大爷现年65岁,以前,仅靠国家特困供养金维持生计,整天孤独寂寞、混混沌沌、无事可做。如今,他精神抖擞,红光满面,每天围着母牛和刚产的小牛犊转,生怕饿着、热着、凉着。逢人便说,环境美了,生活好了,收入高了,但也老了。老人的话既道出了山乡巨变,又道出了他对幸福生活的眷恋。

实施扶贫牛养殖项目以来,贫困户邢补堂的变化也很大。2018年9月,有放牛经验的贫困户邢补堂被驻村工作队邀请一起外出考察肉牛市场,买回来的牛通过抓阄方式分牛入户,邢补堂分到的牛是牛群里最小最不看好的一头,这对早年丧妻失子的他来说又添了心病。在其他贫困户都精心饲养扶贫牛的日子里,他都是应付心态,认为牛能活就行。工作队发现这个情况后,一方面做好邢补堂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按照其他优秀养殖户的饲养方法帮助邢补堂照料扶贫牛。同时通过让邢补堂参与其它扶贫项目来调动积极性。

看着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2019年,驻村工作队在充分调研、可行论证的前提下,决定由帮扶贫困户个体转向帮扶村集体经济,在与乡政府积极沟通后,多方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在李家沟百年水磨坊及30多年传统大梁榨油坊旧址上,确定修缮李家沟村古色古香的水磨房和大梁榨油坊,并在周边配套建设爱心超市、文化长廊、水上拱桥、上山栈道、绿植园等,打造集旅游、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产品加工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项目,挖掘当地特色产品、绿色产品及旅游资源,形成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户就业、增加收入的优势产业,打造扶贫文化品牌,聘请邢补堂为传统榨油坊顾问,使他对巩固脱贫成果、走上致富道路充满了信心,脸上也渐渐地露出了笑容,开始精心喂养扶贫牛。

“我的牛现在长势迅猛,从一头谁也不看好的邋遢牛,成了毛顺体壮的生力牛!从明年开始,就能每年产一头牛犊,公牛用来增收,母牛用来繁殖壮大我的牛群产业,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美好生活在等着我了!”邢补堂满脸幸福地说。(程建国 杨贵荣)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