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武县人民医院康复师王霞正在为患者王宝宝做关节松动的康复治疗。
《山西经济日报》讯 县人民医院设特色科室,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卫生院,用好待遇留住村医……在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中,宁武县以这样的方式,为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预防和康复在基层”的改革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近日,记者随省卫生健康委“媒体走基层”采访团来到宁武,对该县的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进行了深入采访。
设特色科室,满足百姓需求
当天下午5点多,记者走进宁武县人民医院门诊楼二楼时,写有“疼痛康复科”的牌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记者多年的采访中,县级医院设立这一科室的并不多见。
“我们这儿属高寒之地,风湿、疼痛、腰椎、颈椎病人较多。如果患者出去治疗,非常不便,也需要花不少钱。”该科副主任谷宁生告诉记者,“根据市场需求,我们开设了这一科室。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采取一阶梯治疗,比如推拿、按摩等,治疗骨关节性疾病以及创伤脑梗死等。”
该科的治疗水平,究竟如何?抱着探究的心情,记者走进了该科康复大厅。当时,该院的康复师王霞正在为患者王宝宝做关节松动的康复治疗。“我真的没想到,自己还能走路。”25岁的王宝宝说。
王宝宝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司机,临汾人,今年2月份,他出了一场车祸。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后,需要做的就是康复治疗。因为姐姐在这儿,他想图个方便,也想省点钱,就来到该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我是小腿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来时只能单腿站立。”王宝宝说,“在这儿,又经过三个多月的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及其他的理疗等等,虽然花了10000多元,但效果真的不错,自己已经开始双腿站立、走路。”
“其实,在我们这儿,还开设了眼耳鼻喉科等特色科室,它们正在以各自的服务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宁武县医疗集团党委书记、县人民医院院长雷维平说。
优质资源沉下去,基层强起来
“以前,这里‘又破又烂’,就诊环境非常差。”2019年,宁武县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王韶华到该县东寨镇中心卫生院挂职副院长。
王韶华发现,卫生院的病历还是以前的纸质病历,不但医生书写费力,而且差错较多且病历不整齐。他向医疗集团请示后将单机版病历系统引入东寨镇中心卫生院,各位同事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电子病历系统,如今是事半功倍。在业务方面,他定期参与门诊的诊疗工作,为外伤患者清创缝合,开展浅表的肿物切除术等,患者均痊愈出院。
这种情况的改变,在该县并不止这一所乡镇卫生院。
雷维平说,县人民医院先后派出业务骨干6人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或副院长,加大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和技术的帮扶力度,打破了部分乡镇卫生院技术能力薄弱、无法开展住院诊疗服务的局面,让基层强起来了,也实现了乡镇卫生院住院诊疗服务全覆盖、无死角。2019年度,14个乡镇卫生院门诊量同比增加13%,住院患者同比增加14%,年收入同比增加20%。
提升收入,让村医不再随意流动
10月29日上午9时,该县东寨镇车道沟村村医郭瑞正在村卫生室一边招呼该村67岁的王凤英测血糖,一边安排75岁的康贵栓进行电子理疗。
在宁武,好多村民都曾有过切身感受,生病找村医,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因为收入较低,每月几百块钱,年轻人不愿意干,导致村医老龄化严重,加之医疗设备短缺、陈旧落后,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看病就医对当地老百姓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不提高村医待遇,就无法让他们安心为老百姓服务。”雷维平说,在该县实施村卫生室建设3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宁武县根据交通距离、业务数量、服务质量等因素,科学制定了“基础补助+山区补助+绩效工资”的乡村医生补助标准,特别向偏远山区倾斜补助,使得乡村医生的收入由原来的每月400元,增加到目前的人均至少每月1200元。宁武县推出的山区补助就是针对乡村医生,越偏远的地方补助越高。
“现在村卫生室的环境是真的好,像我们岁数大了,出村治疗很不方便,现在村里就有条件了,平时不出村就能把一些小病看了。”王凤英高兴地对记者说。(本报首席记者 贠娟绸)
编辑:闫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