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宁武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
十年辛勤耕耘,十载春华秋实。十年来,宁武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领袖的殷殷嘱托落实到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具体行动和项目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不停步,锐意进取开新局,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取得了非凡的历史性成就,圆满实现了“十三五”胜利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十年,宁武坚持稳中求进,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该县地区生产总值由40.03亿元增加到111.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迈过百亿大关;财政总收入由14.8亿元增长到29.5亿元,年均增长9.9%;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876元、3345元增加到30532元、8530元,年均分别增长9.2%、15%;2021年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争先进位的强劲态势。2022年以来,宁武县第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6.8亿元,同比增长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6亿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7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8元,同比增长6.6%。今年1月至9月财政总收入完成53.3亿元、同比增长97.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70.3%。
这十年,宁武坚守初心使命,脱贫攻坚取得完全胜利。全县上下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践行五级书记抓脱贫的历史责任,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方略,落实“四个不摘”“四个只增不减”要求,用好用足脱贫政策,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全面夯实脱贫基础,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0多亿元,逐步构建起以生猪养殖、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生态经济为主,以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健康养殖、劳务用工、煤炭运输、电商扶贫为辅的“4+7”产业体系,实现了“一户多业、一主多辅”的脱贫产业多轮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拆除81个,建成移民安置房2148套,整村和分散移民搬迁3699户9102人,新建了扶贫农业产业园和移民扶贫产业园。经过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全县2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6327户38926人全部脱贫,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评估和国家普查验收,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完全胜利。
这十年,宁武坚持结构调整,转型发展迈上崭新台阶。该县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扬优势、抓特色、创品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初步建成七大特色农业基地,生猪养殖规模达到40万头,种植优质小杂粮10万亩、道地中药材3.9万亩、脱毒马铃薯6万亩、冷凉露地蔬菜6千亩(食用菌150万棒)、沙棘林18万亩、毛建草4500亩,六大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4.5亿元,农产品销售收入5.8亿元。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宁武莜麦、涔山芥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宁武县荣获“中国高原莜麦之乡”称号。推出“芦芽山珍”“汾源印象”两个区域公共品牌,线上线下农产品交易总额达到1.56亿元。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落实省委煤炭“减”“优”“绿”三字方针,先后关闭煤矿4座,淘汰落后产能390万吨。新建改造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5座,释放先进产能1000万吨。坚决扛起煤炭能源保供责任,建成5个智能化工作面,核增6座煤矿产能660万吨,2021年原煤产量达2827万吨,同比增长42.78%。全力推进“七个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西双万吨环保煤炭物流园、唐家山风电场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华润宁武2×350MW低热值煤发电项目顺利投产,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稳步推进。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6.42亿元。新能源企业建成并网发电9家68.32万千瓦,发电量13.74亿度,售电量8.21亿度。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实施汾河源头、高山天池等景点提升工程,开通“一干五支六循环”旅游线路,完成宁化古城活化工程。举办“万年冰洞世界奇观”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宁武县被评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芦芽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5个村入选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村入选山西省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十三五”期间芦芽山景区共接待游客5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5亿元。
这十年,宁武坚持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该县认真落实“四个亲自”和“三个三”抓改革要求,按照中央和省市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一是统筹深化政务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划转事项240项,740项事项实现不见面“一网通办”,压缩办理时限85%。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认领目录清单1129项,发布检查实施清单1122项,录入监管行为15607条、“双随机一公开”事项366条。三是产业集聚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地”改革出让4宗157.73亩,“全代办”服务8个项目,入园企业共计52个,新增“四上”企业10户。四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减免各类税费1.52亿元,办理中小微企业延期贷款2.47亿元,发放信用贷款480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206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4.76亿元,增长17.7%;贷款余额69.48亿元,增长38.1%。五是开展县域医疗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年”活动,巩固取消药品加成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成果,提升医疗集团“六统一”管理成效。六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整合撤并公办学校3所、民办学校2所,关停14所无证照培训机构,“县管校聘”改革竞聘上岗教师1602人,选聘7名小学校长。七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启动22家国有企业重组改革,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了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八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认定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2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引进选派17名科技人才,规上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全覆盖。
这十年,宁武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得到大幅提升。该县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不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和改造供气管网27公里、供热管网35公里、雨水管网7公里、污水管网13.6公里、供水管网20公里、雨污合流管网12.4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成2家敬老院、1家残疾人康复中心和23家日间照料中心,凤凰敬老院、幸福社区分别荣获国家级“敬老文明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了县人民医院,建成了县人民医院东城分院医疗业务综合楼和10家中医馆,被评为“省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办学模式改革,教育质量逐年攀升,高考达线人数从2015年的36人上升到2021年的296人,2022年高考达线人数308人。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建成社区医院2家,改扩建乡镇卫生院5家,村卫生室、村医实现全覆盖。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省委“早、快、准”要求,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举措,加快推动疫情见底清零,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遭遇战阻击战歼灭战,守牢疫情防控宁武阵地。
这十年,宁武坚持城乡统筹,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该县把城乡建设作为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城乡环境持续美化。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2.5平方公里,重点实施了凤凰大街、滨河路、人民广场等城建提升工程,成功入选“省级园林县城”,获得“省级文明县城”提名。全面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开展农村特色风貌整治33个村、整村提升234个村,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灵河高速顺利通车,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6公里,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和街道硬化全覆盖,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开展农村“六乱”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清理整治19011处,农村问题户厕整改1531个。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和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汾河流域水土保持林营造12.5万亩。打好蓝天保卫战,完成“煤改电”2563户25.79万平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值达到3.94,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7%。
踔厉奋发十年路,非凡成果慰初心。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面对新使命、新任务,宁武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更加豪情满怀、众志成城,县委、县政府决心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牢“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的工作理念,牢记“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的工作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主动融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创造全方位推动宁武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业绩。
文字:中共宁武县委宣传部
摄影:吴光宇 曹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