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题2021>>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正文

 

仿生手、滑雪假肢、无障碍导航……那些温暖冬残奥的助残科技
2022-03-09 15:32   来源: 新华网

从使用仿生手进行火炬传递、借助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完成行走,到为冬残奥村搭载无障碍便捷智能管理平台及智能终端设备,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自火炬传递开始便展现出科技的力量,这些技术进步既能帮助残障人士完成原来无法完成的工作,也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2月25日,云顶滑雪公园矫形器、假肢与轮椅维修中心维修人员的工具箱。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大拇指向内回收,仿生手五指并拢,稳稳地握住火炬,顺利交接给下一位火炬手……3月2日下午,在位于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北京冬残奥会火炬传递点位,东京残奥会冠军贾红光佩戴着一款国产智能仿生手,顺利完成了火炬传递。

完成交接后,贾红光向现场观众展示了智能仿生手的神奇。一位观众向他发出握手邀请,他伸出手,仿生手的手掌缓缓张开,和对方的手接触后,竟自然握起,完成了一次友好的握手。“没想到现在还能用上仿生手传递火炬,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科技带动进步,也为我们残疾人提供了很多便利。”贾红光说。

随着北京冬残奥会大幕展开,更多助残科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3月5日,中国运动员刘子旭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中夺冠,这是中国在残奥雪上项目中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我国残疾人冬季体育科研领域获得的“金牌”。

3月5日,刘子旭夺得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冠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从2018年10月开始,清华大学智能与生物机械研究室主任季林红带领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关键技术”的攻关任务。团队帮助残疾人运动员制定“一人一策”训练计划,并研发了国内首款可用于单板滑雪运动的滑雪假肢,为寒冷感知不敏感的截瘫运动员开发保暖护具。

此外,团队还将越野滑雪项目的训练“搬”进室内,通过试验系统监测残疾人运动员运杆、滑行过程的发力和动作姿态。季林红坦言,不少残疾人运动员是“半路出家”,对人体结构、运动基本规律等问题缺乏科学认知,存在不良的训练习惯,训练后常常出现腰疼、背疼等不适症状,团队搭建的这套数字化监控系统平台,每日记录运动员的生理参数、训练强度、技术动作等信息,建立科学的数据模型,并据此调整训练方案,让运动员在发挥自身潜力的同时,减少疲劳甚至损伤的发生。

除比赛和训练外,运动员还会接触很多生活场景,科技力量在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方面也发挥了作用。

运动员在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乘坐缆车。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在北京冬残奥村、冬残奥场馆等场景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无障碍、便捷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构建技术与示范”的成果得到了应用,运动员只需扫描运动员手册上的二维码,就会显示出整个冬残奥村无障碍卫生间、坡道、盲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信息,获取起点和目的地后,平台会对满足无障碍要求的路线进行最优计算,为有无障碍需求的人士进行导航;在北京、张家口赛区,一批讯飞翻译机、讯飞听见转写系统等产品,为参赛人员提供了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服务;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牵头研制的机场航站楼高精度定位导航设备也对听障、视障人群提供了出行帮助。

“我希望能把这些运动员的运动规律总结出来,把适合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使用的国产器械制造出来,这些以前在国内都是空白,”季林红表示,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助残科技”服务于残障人士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邰思聪、刘博、杨恺))

 

 

 

政务动态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