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省工信厅副厅长张占祥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明确以制造业振兴升级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向“多业支撑”转变。
为进一步夯实我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研究、制定出台了《山西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日前,就《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意义、总体思路、重点举措等,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占祥回答了记者提问。
山西日报记者:《山西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内容十分丰富、极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请问我省出台《行动计划》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张占祥:近年来,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动制造业节能改造,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坚决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有力推动了绿色生产方式的加快形成,促进全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能效水平持续提升。聚焦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推广使用节能先进技术和设备,重点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打造“能效领跑者”“能效之星”,2022年全省规上工业能耗强度同比下降8.3%,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4%。
资源循环利用稳步推进。针对工业固废“量大率低”的特点,大力推广先进成熟技术,朔州、长治、晋城列入工信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连续组织召开了九届亚洲粉煤灰与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交流大会(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目前,我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1.8亿吨左右。23户企业入选工信部再生资源行业规范名单,2022年我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营业收入855亿元。
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实施。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一批绿色制造典型,持续推动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全省共培育国家级85户绿色工厂、54个绿色设计产品、6个绿色园区,5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我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高耗能、高排放为主的产业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绿色低碳技术还存在战略储备不足、关键技术自给率不足等瓶颈;工业固废“量大率低”,固废利用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建材领域,受市场容量、产品运距等因素影响,消化转化能力不足等等。《行动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文件的出台,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促进我省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山西日报记者:《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张占祥:《行动计划》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制造业节能降碳,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工业水效提升改造,全面促进全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奋力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坚强支撑。
《行动计划》确立了今年年底要实现的目标:到2023年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节能降碳工艺技术装备广泛应用,绿色低碳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全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
山西日报记者:为实现全年目标,全省工信系统将重点实施三大工程。请您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张占祥:一是实施节能降碳提效工程。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以钢铁、焦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大力推动烧结烟气内循环、干熄焦、低品位余热利用等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围绕电机、锅炉等通用用能设备,加大高效用能设备应用力度,加快重点用能行业的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强化工业能效标杆引领,发挥国家“能效领跑者”“能效之星”等引领示范作用,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推进工业水效提升改造,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项目建设,深挖节水潜力。
二是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程。持续开展以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为特点的绿色工厂创建活动,推进基础设施完善、绿色水平较高的园区开展绿色园区创建活动,选择一批代表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核心企业,着眼在补链、延链、强链、提链开发生产中,灌注绿色供应链理念,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可再生率最大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
三是实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推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废钢铁、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鼓励大型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塑料聚合加工等企业与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合作,建设一体化大型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绿色加工配送中心;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依托朔州、长治、晋城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推进神电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园区、潞城史回工业园区等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展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赤泥等固废多元素、多组分梯级利用,着力提升工业固废在生产纤维材料、微晶玻璃、超细化填料、固废基高性能混凝土、预制件、节能型建筑材料等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
山西日报记者: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接下来就是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落细。请问如何更好地推动《行动计划》变为现实?
张占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发展是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聚焦制约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难题,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管理、依托各方、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全省工信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组织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宣传教育,宣扬美丽山西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媒体、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机构的积极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培育和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观。
我们要用足用好用活支持政策,依法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和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统筹运用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降碳、资源综合利用、废水循环利用等绿色化改造,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鼓励各地加大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工业绿色发展项目。
科技创新是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的创新资源,开展节能低碳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聚焦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生物固碳和化学固碳等重点领域,引进前沿核心技术,深化应用基础研究,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耦合集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数字赋能是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全省相关部门要持续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绿色低碳制造的深度应用,加快重点用能设备、工序等数字化改造和上云用云,提升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能力,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推动企业深化能源管控系统建设,通过能量流、物质流等信息采集监控、智能分析和精细管理,实现以能效为约束的多目标运行决策优化等。
以绿色低碳发展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山西制造”在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迈进。
本报记者晋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