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题2023>>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正文

 

严肃点!我们是文物
2023-07-14 09:52   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太原7月13日消息(记者宗韶峰)7月14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主题日将进行。作为“文物界”的超级大省,山西地上文物占全国文物总数的70%以上,地下也不乏“国宝级”,这些文物藏着凝固的历史,记录着辉煌的过去。

文物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岁月洗礼,本应是饱含“肃穆”“庄重”的古朴气质。但也有例外,山西这些“卖得一手好萌”的文物,便会让你另眼相看。

(制图:央广网记者 宗韶峰)

商代青铜器鸮卣(xiāoyǒu)。1956年出土于山西吕梁石楼县二郎坡村,现藏于山西博物院。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鸮卣则是一种酒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高峰时期的代表之作。

从正面看,它像一只胖胖的猫头鹰,可爱却不失威武之气,因神似“愤怒的小鸟”而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最萌文物”。

(制图:央广网记者 宗韶峰)

西周兽形觥。2006年出土于山西运城绛县横水墓地,高29厘米,长30.5厘米,为倗国铜酒器,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兽形觥外型浓眉大眼、张口露齿,蜗牛似的触角下还藏着一对招风双耳、配上蹲坐的姿势,活脱脱一只萌系野兽。最为奇特的是整件器物上塑造了十几只动物的造型,工艺精湛堪称精品。卖萌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原来古人及他们创造的器物也是萌萌哒。

(制图:央广网记者 宗韶峰)

东周足形金饰。这组“猫爪”金饰文物出土于山西运城垣曲北白鹅墓地,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一共五件,或为佩戴在腰间的饰物。该金饰大小和小拇指指甲盖相当,四个“脚趾”和一个“肉垫”的造型简直就是猫爪复刻。

由于在春秋早期还没有明确的有关家猫饲养的出土文物来佐证,所以这件金饰像猫爪或许只是巧合。

(制图:央广网记者 宗韶峰)

胡人吃饼骑驼俑。出土于山西太原的隋代墓葬,墓主人名叫斛律彻。斛律彻你可能不认识,但是说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你一定耳熟能详,斛律彻的曾祖父斛律金便是这首民歌已知最早的歌唱者。

丝路漫漫,这位商人急着赶路,只能在路上匆忙“干饭”。他手里的饼子其实就是今天新疆的馕。胡人吃饼骑驼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丝绸之路上贸易繁忙的景象。

(制图:央广网记者 宗韶峰)

董氏墓戏俑。1959年出土于山西临汾侯马市西郊牛庄村的金代董明砖雕墓,一组5件,高约20厘米,5个戏俑并列一排。

左起第一人,头戴黑幞头,身穿宽袖红衣,是“装孤”,专门扮演官员的角色。左起第二人,穿圆领窄袖黑袍,面有怒色,这是“副末”,一个专门插科打诨,制造笑料的滑稽角色。位于正中间的人物,头戴黑色展脚幞头,身穿宽袖圆领红袍,神态自若,是“末泥”,也是整个一出戏中的主角。左起第四人,面容秀丽,张口露齿,神情活泼,是为“装旦”,在演出中是首先出场表演,然后引出其他角色,大多为女子装扮。最右边的一位身材最为矮小,作吹口哨状,十足的市井形象,是为“副净”,他和副末互相配合,共同营构滑稽场面。

(制图:央广网记者 宗韶峰)

明代黄琉璃脊兽。由山西晋中介休文化馆于1984年9月移交至介休博物馆收藏保护。琉璃走兽高31.7厘米,通体金黄,色泽饱满,形态逼真,流光溢彩。因眉头紧皱,瞪圆双眼的呆萌表情,被网友戏称为“未成年文物”。

在中国古代高规格建筑的屋脊上,会安放一些琉璃神兽。最前面的是骑凤仙人,后面排列有十只小兽。十只神兽中倒数第三位,就是这个呆萌的“神兽”,学名叫作“獬豸”(xiè zhì)。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辨曲直,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


编辑:闫凤婷

 

 

 

政务动态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