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题2025>>培塑优良家风>>正文

 

清廉家风润万家||山西清廉家风故事展播⑩
2025-09-10 08:28   来源: 山西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

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红色家风中汲取养分,以清廉家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山西省妇联挖掘本地资源,录制了100个清廉家风故事,用故事传承优良家风,用声音传递廉洁文化,为清廉山西建设凝聚“家”力量。本栏目内容均节选自《山西古代廉吏》,精彩的故事让我们深入了解山西廉政文化的丰厚积淀,感悟书中人物廉洁自律、刚正不阿的高尚品质,引导广大家庭汲取榜样力量、培树优良家风。

28

赈灾山西李用清

李用清(1829—1899),字澄斋,号菊圃,清代平定人(今山西昔阳)。

光绪三年(1877),李用清以记名御史的身份奔赴山西襄助赈务。到任后,李用清不辞劳苦、不畏寒暑,历州县,四处募捐,放粮赈灾。此外,他还承担了周历山西全境查勘灾情、赈务的重任。李用清骑一头驴,带一仆从走访山西各地,具体掌握各府州县第一手的受灾情况。他每到一地,必勘究致灾的因果及粮路原委,详加记载,积成卷帙,并将所见灾情及时上报省府和朝廷,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李用清的调查无疑使上层官僚很快了解灾区实际状况。在李用清等人的奔走呼号下,清政府及山西地方官吏运用了各种行政手段,调集人力物力,赈济安民,筹款集粮。

29

养民护民张九章

张九章(1846—1912),字衮甫,清代平定人(今山西平定),光绪九年(1883)进士。

光绪十四年(1888),张九章任四川黔江知县。奉旨离京,便道抵家,他祭先祖时发誓:“此行倘受一文枉法钱,先灵殛之……”黔江在四川边界,贫穷而混乱。他到任后,整顿经济,抑恶扬善。第二年,全县洪水泛滥,州里下发抚恤金赈灾。为防止营私舞弊,他下令复查户口,核实实情,对老弱病残者酌情散发,身强力壮的则以工代赈,在河边植柳,以备材用。县城靠近河流,水大堤小,常年受害。他召集县里的大户人家,捐献财物,修堤筑埂。他还亲自探察水道,周密规划,木龙护堤,石坎拒水,使居民永除水患。他编写了《息讼歌》,教化众民;搜集文献,以纂县志。在任七年,城乡大治。

30

为民解忧刘汝欣

刘汝欣(1852—1911),字怡亭,号玉峰,晚年号檐园,清代临县人(今山西临县),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

中进士后不久,刘汝欣出任陕西神木知县。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微服于乡间体察民情,遇事则当机立断。在农村走访时,他看到苛捐杂税繁重,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便设法减免赋税;发现土豪劣绅残酷剥削欺压百姓,就立即整治,为民解忧。神木是风沙大、干旱多的穷地方,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因势利导,教育群众。他还亲自率民开发碱场,开辟牧场,鼓励农民大事农桑,发展生产。数年间,神木的面貌焕然一新,大为改观。神木地处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长城横跨县境,气势磅礴,令他感慨万千,遂写出不少诗词抒发其热爱河山的激昂心情。刘汝欣在任时,深得百姓爱戴,离任时绅民饯送者塞途。


责编: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