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因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也是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同山西省大多数地区一样,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形成了以“煤焦钢化”为主导的工业布局。
长期以来的煤炭开采活动已经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地质塌陷,进而引发地下水位下降,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重。据悉,介休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25立方米,是全国的12%、全省的60%。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

汾河百公里介休段。安实坚摄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不仅是当地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的必由之路,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丰收,是秋天最耀眼的字眼。今年,介休小麦总产量1456.4万公斤,平均亩产331公斤,较去年有所增长。
“今年五六月份,持续少雨,小麦缺水严重。”在介休,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外加受地形起伏大、水源分散、蒸发量高等自然条件限制,“丘陵及旱地区域灌溉”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如何做到科学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介休市农业农村局对接相关企业,探索研发一款“可移动式智能喷灌设备——智能喷灌机器人”。
“喷灌机器人模拟自然降雨,将水喷射到空中,农户可通过调整灌溉半径灵活控制灌溉面积,实现水量精准控制、均匀喷洒,在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少卿介绍,雾化后的灌溉用水就像雨滴一样均匀喷洒到叶面上,被老百姓称为“浇地神器”。
“与传统漫灌相比,可节水30%—60%。”宋古乡东段屯村村委主任钮贵明介绍,这台机器又省时又省水,干旱的时候也能抢时应急。
“你看,它的体型小巧,履带式设计非常适合丘陵、山地等复杂地形,同时,用柴油发动机为水泵提供动力,可以24小时不间断移动作业。”刘少卿表示,该设备还可配合水车,蓄水池等,精准配比肥料、药物,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平均每亩小麦可增产100斤,玉米增产300—500斤。
此外,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短板,介休市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主要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清淤和生态治理方式,开展生态滤床和生态护坡建设,控制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岁丰年稔、物阜民康,离不开水利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记者了解到,介休在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的同时,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也在同步推进。
创立于1983年的山西安泰集团,历经数十年发展,已蜕变为涵盖洗煤、炼焦、轧钢、电力、建材等多元行业的大型企业。
8月24日,走进产业园区,汩汩清水正通过管道输往生产一线。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水并非来自新鲜水,而是经过深度处理的工业废水——它们被赋予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第二水源”。
“除了工业废水外,我们还收集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安泰集团环能部副部长李雪辉介绍,在这里,85%的废水经过层层过滤、提纯,转化为优质再生水,重新投入炼铁、轧钢等核心环节,每年减少新鲜水消耗近300万吨,而剩余的15%的浓盐水则用于钢炉冲渣。

安泰集团综合污水处理厂。受访者供图
“从粗细格栅、初沉池,到生物池,再到消毒池;再到反渗透膜、超滤膜。”李雪辉带记者来到综合污水处理厂,智慧大屏上实时跳动着的各项数据:“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控污水处理环节,提高运行效率。”
此外,集团按照按“高水质—中水质—低水质”的顺序规划用水,对集团各工序用水管网进行改造:上游高水质排水作为中游低水质工序补水,例如,净环水(冷却设备后水质仍较好)排水至浊环水系统(用于高炉除尘、烧结机冷却);中游排水至辅助用水,如轧钢车间浊环水过滤后用于厂区绿化、道路冲洗、卫生冲厕等。
采访结束,在安泰厂区的中央,记者看到一道道由光伏板构筑的“绿色海洋”迎光闪耀,而光伏板下则是工业储水池。
“夏天温度高,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蒸发,控制藻类生长,光伏发电还可直接用于生产。”李雪辉表示,公司计划投资1.8亿元,筹建浓水处理系统,将浓水中的氯化钠及硫酸钠通过分盐法分别转化为固态成品盐,其余的杂盐采用热法析出后作为危废进行处理。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系统产水率达到95%以上。
针对能源化工行业水资源紧缺的现状,介休在原有34.4公里再生水管网长度的基础上,新增铺设再生水管网约42公里。今年底,实现供水后,再生水利用率将大大提高。

再生水为经济发展“解渴”,智能化运营为污水处理赋能。刘鑫摄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介休市纬二路的金泰府小区供暖也是从再生水中提取的热源,有效节省了地下水开采;介公路学校也将水资源循环利用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深化生态绿色校园体系建设。
从“污水”到“清流”,从“负担”到“资源”,介休一直在探索:
——长寿供水总站、磨沟供水总站……启动总投资5个亿、覆盖介休市9个乡镇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标准化建设工程,可实现农村受益人口25.6万人;
——打造了“智慧河长”,构建起“大数据+河长制”的河流生态管理新模式,压茬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攻坚行动;
——在水资源管理上,严格保护洪山泉域,完成27个规模以上非农取水口的在线计量接入工作,扎实推进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
“多补少拿”,让汾河介休段实现了“水量丰起来”。2023年,汾河介休段总径流量达8.41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13.45%;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万亩。
今年8月,介休市“四水四定”先行区试点建设方案送审;未来,该市将按照“量水而行、节水为重、强化监管”的原则,高质量推进“四水四定”先行区建设。(人民网记者 赵芳)
责编:闫凤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