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为韵,文明作诗。
当牧马河畔泛起文明的涟漪,秀容古城缀满礼让的星光,街头巷尾回荡着互助的笑语……忻州,这座曾以“晋北锁钥”雄姿写入历史的城市,如今正以更醇厚的文明底蕴,实现由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精彩嬗变,正在成为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的精品城市。
今年5月,忻州市、静乐县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岢岚县新晋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更有一批村镇、单位、家庭与个人摘得国家级相关荣誉。文明硕果在忻州大地结穗成金、处处芬芳。
自2020年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忻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动治理升级、深耕内涵式发展、倡导共建共享理念,多维度发力、全方位推进,书写出一份有温度、有质感、可触摸的“文明答卷”。如今,忻州人民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崇德向善的实际行动,在文明浸润的沃土上接续奋斗,向着更美好的生活进发。
“绣花功夫”织民生
治理升级为城市幸福“穿针引线”
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家住忻府区南肖村的王大爷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我独自做饭,又麻烦又难吃,现在村里有了老年食堂,饭菜可口又热乎,我这一日三餐终于不用将就了。”王大爷说着,熟门熟路领着记者在食堂里参观。南肖村有人口2638人,其中65岁以上老人462人。此前,不少老人都为做饭犯愁。在忻府区和东楼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把老年食堂办起来,给老人们解了大难题。
牧马河生态公园。张存良摄
城市治理,当如绣花般精细,于细微处见真章。聚焦城市发展的痛点堵点、市民关心的大事小情,靶向施治、对症下药,忻州推动精细化管理全方位、全流程覆盖,以治理的精致激发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夏日,晨曦初露,牧马河生态公园逐渐热闹起来。健身步道上,晨练的老夫妻并肩慢走,手里的太极扇偶尔碰撞出轻响,混着“再快点就能赶上早市”的笑谈,在岸边荡开。不远处的亲水平台,几个孩童蹲在石阶上,盯着浅滩里摆尾的小鱼叽叽喳喳,手里的面包屑撒下去,惊得水面泛起一圈圈金亮的涟漪……
下午,牧马河生态公园短视频大赛暨千人消夏游园活动火热开启。心连心志愿服务队的二十余名志愿者早已准时到达公园的各个岗位。“我们下午5点就到位了,主要是给游客和市民提供引导服务,帮大家更快找到活动场地,有啥疑问也能随时找我们。”志愿服务队队长郑兰花的话语里满是亲切与热忱。
城市文明的和风已然吹到了这里。2022年,牧马河生态公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历经三年已基本竣工。项目成功恢复河滩湿地87公顷,完成景观绿化86.49公顷,区域绿地覆盖率超80%。曾经垃圾遍地、水源枯竭的“臭水河”,如今已蜕变为水质清澈、植被葱郁、风景秀丽的生态长廊。
从“阶段性创建”的集中攻坚,到基础设施修缮、环境卫生保洁、文明交通引导、农贸市场焕新、老旧小区升级等重点工作的常态推进、长效坚守,文明具象为可触摸的生活图景。如今,智慧停车、城市书房、口袋公园等一批老百姓期盼的民生实事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持续做强“硬设施”的同时,忻州更着力做优“软服务”。雁门大道南街的政务大厅里,“一窗通办”打破部门壁垒,“办不成事窗口”破解民生堵点,群众少跑腿、好办事的体验愈发真切;市人民医院内,志愿服务台的工作人员热情引导患者挂号、就诊,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服务;实验小学周边,交警、老师和志愿者联合开展“护学护校行动”,在上下学高峰期为孩子们撑起“安全伞”,让家长们倍感安心……
从“民生工程”到“民心工程”,忻州将“绣花功夫”贯穿于城市治理的每一环节,让文明的春雨浸润街巷,幸福的滋味流淌在百姓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城市建设“不是靠归大堆、摊大饼,要看内涵式发展”。文化自信自强是城市文明建设之根基。
“小朋友们,欢迎来到今天的亲子读书会!我是你们的栗子姐姐,咱们一起开启一段奇妙的阅读旅程吧。”在由忻州市文明办主办的关爱未成年人亲子读书会现场,少儿阅读推广人“栗子姐姐”带领亲子家庭开展童书阅读活动。活动精选了一批优质童书,以互动表演等方式将图书内容呈现出来,吸引了在场的少年儿童热情参与。
遗山公园城市书房。张存良摄
文化塑魂,书香沁城。近年来,我市聚焦书香城市建设,持续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沁忻”品牌,通过持续举办“文明忻州书香沁忻”读书会,以书香涵养城市文明,以阅读启智家庭教育,推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周末,遗山公园城市书房内热闹非凡,一场以“巧手创物理,妙想探科学”为主题的益智科学实验活动正在精彩上演。二十多个孩子围在桌前,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进行“风车发电”实验。风车一转,带动小灯泡亮起,引来孩子们阵阵惊呼。10岁的小林盯着转动的风车,手里握着记录笔,不时和旁边伙伴讨论:“原来这就是能量转换!”
打造城市便民文化圈。为给市民提供更优质的阅读与文化体验空间,我市将新建一批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列为2025年度民生实事,力求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遗山公园城市书房大面积玻璃幕墙让读者在阅读间隙能欣赏四季园林景致;五寨县清涟文化活动中心提供多种类型的活动空间……如今,它们早已超越单纯的阅读场所,成为市民汲取知识的“充电站”、交流思想的“会客厅”。
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骨干培训。
倾力打造文明新景观,以秀容书院为标志的忻州古城活化项目,将忻州古城的旅游康养文化与民间艺术、非遗展示、传统美食、节日文化融为一体,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新地标。在旅游景区打造多个文化亮点,像古城城市书房、宁武星空驿站等,将公共文化与游客服务整合、空间设计与景区环境融合,让游客在休憩中浸润书香,收获一致好评。
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忻州以“文化+文明”的双轮驱动策略,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之文明,实为人之文明。
在忻州的治理蓝图里,全民共建绝非单纯依赖“人多力量大”,而是在治理过程中,通过培育群众责任意识,在广泛参与中凝聚社会共识,最终让文明建设从“政府主导的工程”进阶为全体市民共同恪守的“社会契约”。
忻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七一路与长征街交叉口,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基本绝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已成习惯。“以前过马路得左顾右盼,现在司机主动礼让行人,心里踏实多了。”经常买菜的赵阿姨笑着说。“讲文明、懂礼仪、重道德”已在忻州全社会形成燎原之势,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忻州以“落细落小落实”为着力点,深耕新时代市民素质拓展提升工程,培育文明新风尚。聚焦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关乎民生的“关键小事”,将文明实践做深做透。同时,全面铺开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养宠等系列行动,以点带面涵养城市文明新风。
文明之风劲吹乡村,让乡村焕发出全新的文明气象。在匡村,党员率先垂范,倡导家训传承,兴办文化讲堂,评选“最美家庭”,设立大学生奖励基金,助力学子、传承清风,让崇文重教蔚然成风,以优良的家风家教筑牢文明根基。在南关村,便民服务中心建立“诚信承诺”制度,村民守诺习以为常,“一站式”服务因诚信更显高效,一排排民宿勾勒出一幅幅诚信文明的生动图景。
多载深耕,文明成荫。当菜市场商户主动为老人送货上门,广场舞队自觉调低音量避免扰民,邻里间自发组建互助小组照看独居老人……共识已在一次次善意互动中悄然凝聚。
截至2024年底,我市先后推选出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15人、省级道德模范13人、省级道德模范提名奖7人、山西好人39人、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级文明家庭18户。这些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具象的情感共鸣,形成润物无声的灯塔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无数身边人。
山水铺画卷,文明入诗篇,举手投足间,春风已满城。忻州,正以文明为笔勾勒城市风骨,在街巷里弄的烟火气中厚植文明根基,在古今交融的文脉中涵养城市气质,实现城市品质与群众幸福的双向跃升。
责编:郝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