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长廊>>正文

 

【连载】《宁武清朝史话》第6章(18)
2019-11-13 10:17   宁武新闻网

作者:宋文邦

六、大清朝人才辈出 宁武县群星灿烂

——清代宁武的望族与名人

5、王希晋重修汾源庙楼

王希晋,宁武县三马营村人。天性放荡不羁,不拘小节,年轻时结识了太原府知府的儿子,二人结为异姓弟兄,在府衙门内一住许多年。

这一年,太原知府准备造一座汾河大桥,但因汾河河床泥沙淤积,地基无法挖出,建桥工程久久不能完成,知府只好张榜召贤。

榜文贴出后,王希晋灵机一动,揭榜应聘。他烧制出许多无底子大瓮,将大瓮一字排开,放置在挖地基的地方,命工匠入瓮挖基。大瓮一截一截往下沉,一直沉到能砌地基的地方。汾河大桥顺利地架起来了。知府非常赏识王希晋的才干,想推荐他当官,王希晋说:“小侄自由惯了,受不了官场的约束,实在不愿为官”;知府欲将女儿许配给王希晋,王说:“希晋家境贫寒,生在深山老林,与大人门不当,户不对。实恐辱没了千金”;知府要用金银致谢,王希晋说:“大人给我金银少了不够用;给多了又恐别人诬陷大人假公济私,有辱大人清白”。知府问:“贤侄何求?”希晋说:“我家就在汾河源头,那里有汾源圣母殿、古刹雷鸣寺、祭祀汾神的台骀祠。隋朝时,隋炀帝在这里筑过规模宏大的避暑离宫汾阳宫,如今这些祠庙都已破败,村民想重修但苦于无钱,假如大人以此名义给我拨点金银维修,小侄感谢不尽”。知府欣然应允,当即拨给希晋许多金银。

清同治十年(1871年),王希晋带着金银回乡,又在汾源各村募捐集资,他本人又慷慨捐出四百余金,占这次修葺费的五分之四,然后亲自主持修建事宜。将汾源的寺庙、水磨、亭、台、楼、阁、殿、祠、廓、榭修复一新,并新建了山顶的魁星阁。

汾源修葺竣工后,太原知府专门邀请当时驰名海内外的大学者、五台籍清官徐松龛先生撰写碑文,徐氏在碑文中记述了台骀治理汾河水、被封为汾神的故事;赞汾河源是“三晋第一胜境”;并表扬了王希晋重修汾源庙楼的功绩。(本文选自贾瑛:《王希晋重修汾源庙楼》,特此申明致谢。)(连载文章 未完待续)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