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题2021>>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数风流人物】茅以升 屠呦呦
2021-07-08 09:46   来源: 人民网

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茅以升在看书。新华社发

茅以升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曾任九三学社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名誉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镇江润扬大桥下,有一处茅以升纪念馆,馆内一角陈设着从茅老北京的家里原样搬来的书房,一张木桌,一把竹藤椅,一排满是专业书籍的书柜……这个书房曾是他晚年的精神乐园。

茅以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1896年生。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

1919年12月,茅以升毅然回国。茅以升说:“回顾我的读书生活,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桥,为我一生事业建造了坚实的桥墩。”

1933年3月,他受邀在钱塘江上建大桥。1937年,钱塘江大桥通车,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可通车不久,茅以升便接到命令:炸掉大桥,不让日军占用!茅以升心如刀割般地执行了命令。抗战胜利后,他带着精心保护的14箱资料回到杭州,克服重重困难将钱塘江大桥修复完成。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7年9月25日,大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它衔接起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著有《钱塘江桥》等,为我国桥梁工程建筑事业作出杰出贡献。1987年10月,茅以升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11月12日病逝。

屠呦呦:青蒿济世 科研报国

屠呦呦在工作中。新华社发

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力量。名字出自《诗经》的屠呦呦,正是用这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药学家。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1969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成为中药抗疟研究组组长。

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她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通过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实况报道》显示,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

屠呦呦先后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政务动态

行业信息

媒体聚焦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