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长廊>>正文

 

【连载】《宁武清朝史话》第5章(13)
2019-11-03 11:31   宁武新闻网

作者:宋文邦

五、走口外艰难创业 受夹击败下阵来

经过第一代走口外人的艰苦奋斗,在他们的后辈儿孙中,出现了各行各业的许多精英,比如谭俊、谭廉、李金仓、赵志成、赵志远、毕玉林等等。在这些人中,最出色要数谭俊,曾担任过海拉尔市市长。

在海拉尔各店铺学徒期间的年轻人,三年不允许回家,期满后依情况而定。因为从海拉尔到宁武的路途比较遥远,在火车未通之前一路又充满了风险。因此,他们一般很少回故乡。

多年以后,这些人中,有的在海拉尔已混出个眉目来,诸如李五换、崔景龄、张所仁等,他们自然打算回家乡起房盖屋买地置牛扩充家业;有的则走投无路四处碰壁,不得不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有的是回来为了娶妻生子,延续香火;有的则为了将挣下的银子运回家来妥善保存;更有的是因为日本人的占领,让他们总觉得缺乏安全感,不如早动身回家,因为千好万好,还是老家最好!

这些人顺着早先的旱路回来时,因为所带的行李物品金银财产多了,难免在路上会引起劫匪的注意。对付劫匪,他们一般采取三种办法:一是雇佣保镖,二是伪藏装匿,三是既伪装藏匿又雇佣保镖,四是干脆装成土匪。

早年有一位走海拉尔的宁武商人,挣了很多钱后决定回家安度晚年。他提前半年就开始做准备,将家产变卖,将银子兑换成金子,到动身时,又将所有的金子铸成一付马鞍,又在外面包了一层铜皮。当他们一行走过蒙古西乌尔特时,发现有几个土匪模样的人在后面跟着,可又迟迟不动手。为什么?因为看表面这位商人除过简单的行李外,什么也没有,可当他们快到二连浩特时,这伙人中的一个走到他面前说:“掌柜的,我跟了你们一路,知道你们一定有东西带着,但就是搞不清楚带的什么东西,看这马蹄印踏得很深,我觉得非常奇怪,你们究竟……”这位商人想:既然到这份上,说也是个死,不说也是个死,不如如实告给他吧……。于是哈哈一笑说:“好汉!我们的东西,全部的家当就是这副马鞍子。你看着像铜,对吧!其实它里面包的全是金子,既然你看上了,就拿去吧,只不过不要伤害我的这些伙计。”这个土匪头子一听反而不忍下手了,抱拳说:“我看你人不错,就不为难你了。”临离开时,又将一支大雁翎交给他,说:“你把这一支雁翎插上,一路上再不会有人敢动你。”说罢,一打马,招呼手下的弟兄们离开了。

当然,在回宁武的路上,也有很多人因贪恋财宝葬身在草原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对我民族工商业肆意摧毁。加之在日寇和伪满统治下,社会不靖,民生凋蔽,民间购买力急剧下降,再加上现代化交通亦随之兴办起来,日、俄等资本主义商业侵入,走“东口”的宁武商人在几方夹击之下,逐步败下阵来。曾经轰轰烈烈的宁商走“东口”,在活跃了将近百年之后,从历史上逐步消失了。

(本节部分内容选自张斌武:《走口外——清末民初宁武人走海拉尔纪实》,特此申明致谢。)(连载文章 未完待续)

 

编辑:闫凤婷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935054599
 业务联系:18635015866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