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长廊>>正文

 

宁武文苑丨留在故乡的岁月/王俊如
2023-12-04 16:24   宁武新闻网

留在故乡的岁月

图片王俊如

尖山寺不是寺,是一座山的名字和一道汾河川的护法;虸蚄庙也不是庙,是一个村子的名字和这个村子的前世今生。这个山环水绕的村子又一次落在我的回望里了。想到家乡,我的心意就柔软了,我的文字就铺开了……

1

村子的东边南边,绵延着一座座山。大多也不太高,其中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山峰,名叫尖山寺。山上曾经有过一个不小的寺院,后来可能因为缺水,寺院就没有了和尚,再后来寺院也没有了。小时候,我倒是见过在尖山寺主山峰偏南处有过像人们敬奉过神灵的石龛。也许有些人觉得尖山寺能护佑自己平安幸福,去烧香许愿了吧。我是没有见过有人朝拜的。

每天早晨,太阳便从东山升起,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整个山村。因为村子就在尖山寺脚下,太阳又从东山升起,所以我们就觉得离太阳非常近,也感觉非常亲近。小的时候,我还和玩伴早起到东山去拥抱太阳呢。现在想来,那是多幼稚的举动啊!

春夏秋之际,整个东山南山草木葱茏,植被非常丰富。高大的树木是没有的,多是些灌木。半山腰以下就是我们村赖以生存的庄稼地,种植着莜麦、大小豌豆、少许的小麦等农作物。山底到村边还种植玉米、土豆、胡麻、黄芥、黄黑豆等作物和南瓜、葫芦、茴子白之类的蔬菜。因家乡位于本县西南角,气温较高,还能种植西瓜、香瓜和小果、杏等瓜果。夏秋时节,我们或随大人们到尖山寺庄稼地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或呼朋引伴地到山上和村边玩耍,摘吃醋溜溜、油瓶瓶、蜜果果、沙窝窝、马茹茹等,酸酸甜甜,美味得很。“偷吃”不知道是谁家的豌豆角和玉米甜棒棒,也非常惬意。

多少年来,尖山寺已成为了家乡的象征,也成为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2

村子的西边,自北向南有一条河流过,它可是有个响亮的名称的,是被称为三晋母亲河的汾河,也是中华母亲河之一黄河的第二大支流。离村只有大约500米,可以说是汾河养育了我们,也可以说我们是汾河的儿女。

儿时,村边的汾河水是很盛大的,至少有百八十米宽,最深处也有两三米。那时,家里的大人们总会叮嘱:一定不要到河中间,只能在河边两三米内耍。我们经常到水里玩耍的。我胆小,愿听父母的叮嘱,而有几个胆大的曾尝试走进河中央,可能是他们幸运,也没有走到最深处。我知道有两个伙伴为此还被他们的父母胖揍过。我亲眼见过发大水,波涛汹涌,浪头也有两米之高。听老人们讲,还刮死过人呢。

就是因为那时水量大,国家从宁化到我村修了一条约10里的水渠,村南建了一座水电站,就叫作汾源水电站。建成后直到现在每年还利用水力发电,支援者县里的经济发展呢。我们在水渠和泄水区两侧经常打仗,不是土块就是石头。水渠两侧是不敢扔石头的,距离太近,石头可是伤害很重的。泄水区距离远,土块轻便扔不到对面去,石头能扔得远,也有震撼力。所幸是距离远,强弩之末也伤不了人,倒是伙伴们的臂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现在,水量小了许多了,河上也建了石桥,非常方便。河两岸也种植一些蔬菜,长势很旺。过去,人们怕被河水冲毁,种得离河较远。现在,基本上不用担心了。冬天,冰封河面,河上就又是我们的乐园了。半个冬春,几乎每天都有玩冰车车的伙伴,你追我赶,没有冰车的也在冰上滑着打溜溜,有趣极了。

汾河水养育了我们,也给幼少年我们无尽的快乐。每年夏秋之际,我总会带着父母妻儿回到这里。或许不进村,但一定会看看家乡的汾河水,掬一捧干净甜美的河水喝下去,把手脚放进河里洗濯一番。那种感觉真得是难以言表。

3

我村有一个让我觉得神秘的名字,叫作虸蚄庙。一直以来,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叫这样一个名字,也没有去考证过。还是有一次,我和友人说起家乡。友人就一连串地提问:你们村真有庙吗,怎么是虸蚄,是不是与虸蚄有关系,虸蚄可能是一种虫子吗?我一时语塞,也就拿出了手机用心查了查。“虸蚄”,粘虫。幼虫头褐色,成虫习惯迁飞,是农作物害虫。古书上说是一种吃庄稼叶的害虫。唐朝皮日休《鹿门隐书》:“虸蚄能害稼,不能害人”。有虸蚄虫害,当然人们就要想办法防治了。过去,人们的防治能力较差,所以就寄希望于神灵了。刘猛将军,传说中治理农田虫害的保护神,被奉为虫王或虫神进行祭祀。其圣诞是正月十三。官府都会祭祀,百姓还要进行迎神活动,乡民肩抬刘猛将军像游街,称“待猛将”。据说,虫王刘猛的原型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刘琦。他被附会上为民驱逐蝗害的事迹。在他死后不久就被敕封为执掌除蝗的扬威侯、天曹猛将之神,而加以祭祀。虫害来临时,犹如外族入侵,铺天盖地,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亟需孔武有力之神灵来掌控捍御之事。人们把虸蚄这种虫害比作是南下入侵的金兵,而刘猛将军就是抵御像金兵一样虸蚄的虫神,为他建庙供奉祭祀他,也就有了虸蚄庙。我查了资料,许多地方都建有虸蚄庙,离我县最近的原平魏家庄虸蚄庙是原平境内唯一现存祭祀虫神的庙宇,规制还算完整。后来,我还专门问过父亲。他说,我们村还真有过一座庙。因为有过一些年虸蚄危害了乡民们的生活,乡民就真的到村里的庙里焚香拜神以祈求虫神降福保平安了,也就以虸蚄为村名了。后来,人们防治虫害的办法多了,也再没有严重的虫害了。而人们的科学意识提高了,庙也就拆掉了。庙虽然拆了,而我的村依然以此为名传了一代又一代。这份对保护神的尊崇也从未减轻过,而存在于乡民心中的美好愿望也从未减弱过丝毫。

村里还居住着一群勤劳智慧的农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着这片土地。每当丰收的季节来临,金黄的麦穗便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家乡人民的辛勤和汗水。

现在,村里有了一排排整齐漂亮的住房,一条条宽敞的街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我的乡民,还在用他们辛勤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继续为家乡的繁荣贡献着更大的力量。我可亲可敬的乡民才是这片土地上永远的保护神。

家乡故事,是幅幅美丽的画卷,是首首动听的歌。这里有山水的秀美和护佑,有勤劳和智慧的乡民。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也愿意为家乡的美好明天而努力,为

家乡的未来,谱写更多美丽的家乡故事。

编辑:郝宇晶

 

 

 

 
主办: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热线:0350-4723007 15835666262
 业务联系:13835083357
邮箱:nwxrmtzx666@163.com   
版权所有:宁武县融媒体中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4420028  
晋ICP备 16000383号
技术支持: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